明洪武年间,江夏村一世祖王惟寅公从南日岛顺流至此开基立业,筑屋于柑树下,后传为“甘厝下”以为村名。古代“夏通厦”,来往商船渔船,称建在海滨的大房子为“江厦”,江夏村名由此而来。明清时,甘厝下属崇德乡平南里六一都,1927年划为第七区(高山区),1943年属高山镇六一乡,乡址在沙埔,村名为“江夏”。1952年华为第四区(高山区)江夏乡;1956年,属高山区高山镇,1958年后属高山人民公社,村名仍为……。 |
江夏村委会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西部,东与东陂村接壤,南西塘交界,西与西岸镇为邻,北与塘联相接。有9个队,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468户,总人口2018人。全村现有耕地1574亩,其中水旱田1255亩;林地面积8902.5亩。全村有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9个,党员112名;现有村干部5名。至江夏村公路全程硬底化,距东陂镇政府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江夏村水资源较为丰富,以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优质水……。 |
公元9-24年,新莽代汉时期,王莽在此设立江夏县,今引用为村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属汉阳府。清光绪五年(1880)属汉阳县怀泽二里。民国十九年(1931)属汉阳县新滩区。1949年属汉阳县新滩口乡,1950年属汉阳县五区,1956年7月属洪湖县燕窝区宋家乡夏家墩、张家地村,1958年属新滩口公社宋家管理区红旗、红建大队,1961年属新滩区宋家公社红旗、新生大队,1975年属新滩公社红旗、红建……。 |
江夏村在江夏集镇所在地,336省道贯穿全村,江夏村东临林启村和胜丰村,南依寅中村和寅西村,北靠寅北村,西与佳庆村接壤。全村土地总面积4311亩,其中耕地2394.9亩,人均耕地0.85亩。全村共有22个村民组,总户数1177户,总人口2810人。辖区内设有村民委员会、医院、菜市场、商业网点。全村现有东西四只埭,纵排式居民居住点两块,村内路以水泥埭路为主,宽度为4.5米。江夏村近年来曾被市委、市政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大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江夏乡,1956年居大汾乡,1958年成立大汾公社江夏大队、金星大队,1969年合并为江夏大队,1984年撤销江夏大队,改称江夏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江夏村……。 |
江夏村位于汶龙镇东南边。全村共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98户,其中产业专业户56户;总人口4808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500人,低保户190人,计生困难户57人,优抚对象5人,中共党员71人(女党员12人)。全村面积16317亩 ,其中耕地面积2208亩,山地面积13905亩。201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00元。除水稻、脐橙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等收入外,劳务输出收入是江夏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
江夏村位于古龙岗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3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全村农户688户,人口3200人,其中少数民族152户802人,辖16个村民小组(后安、新屋、中心、新芦、永胜、河背、心田、沙光、新坎、蕉田、河陂、金鸡、上坑、坳上、坳背、朗坑),耕地面积2120亩,林地面积10500亩。江夏村交通便利,古南公路贯穿全境,主要种植水稻、制种、烟叶、花生、大豆等,养殖以生猪、灰鹅为主,年出栏生猪1500……。 |
江夏村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龙市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028106999。 |
沿用武汉江夏区的专名而命名。2019年5月,由原前五宅村、七宅村、三房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原前五宅村以驻地得名。1949年5月后称前五宅村,属三山乡;1956年属白象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前五宅大队,属三山管理区;1961年属三山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前五宅行政村,属三山乡。辖1个自然村。原七宅村以驻地得名。1949年5月后称七宅村,属三山乡;1956年属白象乡;1958年公社化时……。 |
鹿山街道江夏村位于城西7公里的嵊义线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546户,1456人,分布在江夏,金鸡山,大东园三个自然村落中。总区域面积2.721平方公里,其中旱地250亩,水田1095亩。有3000多亩茭白种植基地,人均纯收入达11250元。2006年被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江夏村党支部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立足当前,放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