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村位于著名旅游景点徽杭古道源头江南第一关山脚下,辖4个村民组,338户,现有人口143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89亩,山场15293亩,有农民合作社1个——江南祝三街无公害蔬菜种植合作社。下设3个党支部,截至2012年底共有党员56人。该村近年来依托祝三街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经济合作社,通过与县新迪公司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种植荷兰豌豆等特色农产品,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该村……。 |
因地处长江南岸,故名江南村。原名杨柳大队,1983年更名为江南村。2007年8月,将石榴村、江南村合并为江南村。其名沿用至今。江南村……。 |
原村北侧为大江(海),船只可达村沿,(现已围垦为农田),村舍置在江(海)南岸,故名。宋属崇德乡平南里五十九都有江南境。明北一隅平南里五十九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高山镇。崇德乡平南里。1943年属高山镇江南保分甲。1950年属第四区龙潭乡。1956年属高山区龙潭乡。1958年属高山人民公社龙潭大队。1959年9月属高山公社江南村委会。1981年设立沙埔公社,属之。1984年公社改乡,属之。1……。 |
在炉屯海的南面,故名。1983年12月从西澳分出,1987年10月成立江南村民委员会。江南村……。 |
原有五个自然村,解放后合并为一个村,因位于小都河以南,故名。1949年为江南乡,1964年成立江南大队,1983年改称为江南村,1989年称江南管理区,1999年改为江南村委会,沿用至今。梅州市五华县江南村位于横陂镇西部。江南村辖1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35户,人口2842人;全村总面积617.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41亩。江南村年平均气温为21.2℃,年降雨量约为1485毫米,气候特征亚……。 |
因地处翁江与北江汇合口的南面,故名。1950年成立江南乡政府。1958年改为江南大队。1983年改为江南乡政府。1981年改为江南村委会。1990年改为江南管理区。1998年10月7日改设为江南村委会,沿用至今。江南村……。 |
该村曾叫高蓝作下,古时因高姓的人迁居到此而得名,“江南”由高蓝作下演变过来,后人按谐音字而改“高”为“江”,“蓝”改“南”,故名。村落形成时属程乡县,明朝时隶属程乡县龟浆都,清朝隶属程乡县白渡堡,民国时期隶属梅县白渡堡管辖,1949年隶属梅县白渡区,1958年隶属白渡公社,1983年隶属白渡区,1989年称江南管理区,1999年称江南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白渡镇。江南村……。 |
因位于西枝江支流的南面,且田园风光优美,故名。1958年设江南大队,1984年与凌屋排大队合并为凌屋排乡,1987年撤乡,成立江南管理区,1999年改称为江南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江南村……。 |
江南原称五乡垌,1956年江头和南岸两村部分农民组成了江南农业社,为纪念这一名字诞生,后江南取代五乡垌。新中国成立后称江南乡,1958年称江南大队,1984年称江南乡,1986年称江南村委会,1989年称江南管理区,1998年改称江南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江南村……。 |
唐代大石李氏迁此建村,因建村于二镇岗之南麓,初名岗南,后取其谐音改为江南(粤语“岗”与“江”谐音)。唐代建村,初名岗南,20世纪30年代改为江南。民国时曾是抗日根据地。人民公社化时称江南大队。1987年设立江南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江南村……。 |
江南村委会位于高良镇北部,距高良圩镇约13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辖16个自然村,15个村小组,共419户,2281多人。耕地面积1167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沙糖桔、皇妃贡桔、巴戟为主。江南村委会有集体山场6亩,每年可收租金2500元,三个小水电站(大头竹根水电站、平田水电站、光面水电站),可收水源管理费共6000元,木场加工厂一个,可收租金10000元,10亩沙糖桔,村委会占有25%股分……。 |
以所辖江垌、南村两屯各取一字为名。江指江垌屯,南指南村屯。1958年成立大队时,以所辖域内江洞、南村两屯村名各取一字为名,故称江南大队。1963年划为小公社,1966年恢复大队,1983年划为小乡,1987年改称村公所,1996年改为村民委员会。江南村……。 |
因驻郁江之南,故名。民国年间设江南村,属横县槎城乡。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改设江南乡,属横县槎江区。1962年改公社,属横州公社。1968年改大队,属横州乡区。1978年复改大队,属附城公社。1982年称村公所,1995年改村委会,属附城镇。2002年属横州镇。江南村……。 |
江南村是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804104218。 |
江南村是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小山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425208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