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湖口村

湖口村

  湖口村因地势低洼,一遇雨天便积水成湖,故名。湖口村开基于明朝,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解放前属新桥区任屋乡。1957年撤区并乡仍属任屋乡。1958年属新桥公社,成立了湖口大队。1961年成立新桥工委,属任屋公社,仍设立湖口大队。1985年撤销工委,属新桥公社,湖口大队建制不变,1984年体制变化属新桥乡,改设湖口村至今。湖口村……。
  此处有个长湖,村建湖口,故名。1950年初属坂中乡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分回,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湖口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湖口村……。
  建国后设为湖口乡,属第二区(潭西区),1961年改为湖口大队,1962年划出山脚大队和湖田大队,1983年改为湖口乡,属河西区,1987年改为湖口村委会,属河西镇,1994年改为湖口管理区,1999年改为湖口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湖口村城区,位于广汕公路及深汕高速公路边,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2200万人,是陆城郊区,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是以后扩展城区的建设重点地方及未来开发点。……。
  湖口村委会的湖口镇政府的驻地所在。全村总户数1267户,总人口数5074人,劳动力3178人,其中外出务工数1230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为4820人,全村总面积11086.5亩,耕地总面积5858亩,其中水田3048亩,土地2810亩,山林面积785亩。所辖村小组22个,分别为湖口1、2、3、4、5组,坪地1、2、3、4、5组,田心1、2、3、4、5组,高田1、2、3、4组,石古圳1、2、3组。现……。
  相传武太闸未修建时,汤逊湖水一直淹到此地,人们为了战胜湖水的危害,在此修建了一条拦洪大坝,防止湖水泛滥,以保证农业生产,位于堤口处,以此得名湖堤口,后来人们简称为“湖口”。解放初期属福乐乡,1958年属南湖区关山人民公社,1961年为联合大队,1971年撤区并社,属流芳人民公社;1979年联合大队分为湖口大队、联合大队、前进大队,为湖口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湖口村,属流芳乡;1990年属武……。
  湖口村地处汪集街南部,全村8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湾,260户,1008人,劳动力560个,耕地面积1960亩,其中旱地200亩,水田350亩,水产养殖面积1410亩,有两个小组在涨渡湖北面养殖面积800亩,分布涨渡湖的主港地,其余6个村民小组西部与魏咀村、东部与冯铺村、南部与湖东、湖西,北部与棉花村接壤,倒水河水能自流茅柴湖,养殖面积610亩,交通方便,水利资源丰富,是一个集种植、养殖并举的农业生……。
  湖口村东抵北斗村江南片区,南接塘头村,西临洣水河,北靠芫枧村,村部设革麻园。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26户2020人,其中农业人口1923人。共有52名党员,耕地面积约2432亩,其中水田面积635亩。林业用地6714亩。该村地处湖口墟地段,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湖口村:位于姚集镇以南2公里处。……。
  因此处山谷盆地,誉称湖口,得村名湖口宅。村委会驻地位于湖口宅,故名湖口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管村乡一保,1949年后属五区管村乡,1951年改为玉石区湖口乡。1958年为雨石公社联合大队。1959年隶属湖口公社,1968年与苏溪大队合并为东村公社永忠大队。1972年析置湖口公社湖口大队,1984年改为湖口村民委员会,驻地湖口宅。湖口村……。
  湖口村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次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830103219。
  解放初为永庆乡五村;1956年为光明社;1958为湖口生产队;1961年为坞口大队;因重名,1981年更名为湖口大队;1983年为湖口村委会。湖口村……。
  湖口村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全村村民600多人,耕地450余亩。湖口村位于绍兴第一大湖央茶湖畔,东面是袍江开发区,西面是柯桥轻纺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群贤路、绍齐公路、解放大道、31省道、裕民路都距村不远,交通十分便利。在自然风光方面湖口村也十分令人神往:有央茶湖的碧波千顷、有避塘的斑斑古迹、有万亩绿化带的鸟语花香、有油菜花开的金色海洋。湖口村大力开展村庄整治,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做到“路平、……。
  明隆庆壬申(1572)《乐清县志》载,湖口属山门乡。以村口有湖得名。解放后初为湖口村;1956年并入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湖口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湖口行政村,属双峰乡;2011年6月区域调整后属大荆镇。湖口村座落大荆镇双峰社区13村区域内,拥有耕地430亩,山林2009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务农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6330元。……。
  湖口村位于青田县城的西大门,接壤湖边村和水南村,离县城约2公里。全村总人口812人,有8个村民小组,有4个自然村,山林面积1714亩,耕地面积65多亩,党员18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00多人,主要在欧洲等国家经商务工。经济收入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以第一产业为辅。大部分劳动力已向青田县城,和国外转移,80%以上村民从事务工,服务业,经商等。留守农民在家种植杨梅,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其中种植杨梅1……。
更多资料
闂傚倷绀侀幖顐﹀疮椤愶箑绠犻煫鍥ㄧ⊕閸嬪鏌涢锝嗙缂佺姾顫夌换婵囩節閸屾稑娅i梺绋款儜閹凤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