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窑村位于福鼎市城东,桐江溪下游依山傍海,风景独特。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南江滨大道三线纵贯其中。交通便捷是我市交通一个窗口、也是山前街道其他村落必经之道,属城乡结合带。村落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3个自然村,有王厝、江厝、后胆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035人,其中户籍人口948人,可耕作土地45亩,其他土地为支持政府近几年城市建设大部分被征用了。村民大部分靠搬运仓储短途运输收入,一小部分靠种……。 |
灰窑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8公里处,全村现有50户123人,常住18户46人。村两委班子健全,凝聚实干。全村总面积15007亩,耕地面积515亩,林地面积13003亩。……。 |
灰窑村是贫困村,距县城20公里、镇政府9公里。全村122户,249口人,常住65户,165人,外出务工87人,务工收入113万元。总面积10.97平方公里,耕地859亩,林地3360亩。粮食总产量101吨,同比基本持平;经济总收入198万元,同比增长同比减少8.33%;农民人均纯收入4968元,同比增长3%。拥有机动车9辆。……。 |
灰窑村是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1404102207。 |
灰窑村是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铧子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1081102207。 |
灰窑村:位于红桥镇西南部,人口2059人,12个村民小组,528户。……。 |
灰窑村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总人口1777人,总户数578户,村民小组9个,村组干部14人。村建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有党员50人,年人均收入7500元。……。 |
清乾隆以前,灰窑叫坦篱笆,当时因烧石灰得名灰窑。清末袁姓官员葬于此,更名袁家坟。解放后因含义不好,仍恢复名称灰窑至今。清乾隆以前,灰窑叫坦篱笆,后因烧石灰得名灰窑。清末袁姓官员葬于此,更名袁家坟。1950年后复用灰窑;解放初属辛街区云瑞公社;1966年属汉庄公社灰窑大队,以后属汉庄区灰窑乡、汉庄乡灰窑行政村;1996年属汉庄镇灰窑行政村;2000年改为汉庄镇灰窑村村民委员会至今。灰窑村……。 |
解放初属华严乡,1953年祥云县第一区,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红星社;1963年祥城区;1970年祥城人民公社;1984年祥城区灰窑办事处;2002年设灰窑村民委员会。灰窑村……。 |
灰窑:曾经建有窑烧过石灰。1962年成立灰窑小公社,1970年为灰窑大队,1984年改为灰窑乡,1988年改为灰窑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后为灰窑村民委员会,至今沿用。灰窑村……。 |
以原驻地灰窑得名。因此地石灰石较多,并建有烧石灰的土窑,故得名灰窑。现驻地杨家窝,故名。解放前属文龙的一个保;1950年成立灰窑村政府;1955年为灰窑乡政府(包括董报);1958年从文龙划出归火箭公社(即锦屏),为灰窑管理区;1961年为灰窑小公社;1968年为灰窑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为灰窑乡政府;1987年为灰窑村,属锦屏乡;1994年撤锦屏乡并锦屏镇,属锦屏镇;2000年改为灰窑村委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