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形周围环山似洞,四面山水汇集流经黄泥塘村出口,取名黄洞。1959年成立黄洞大队,1963年由黄洞、大坪、黄坭塘三个大队合并,统称为黄洞大队,1999年改为黄洞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黄洞村……。 |
黄洞村现有人口2900人,耕地面积1738亩,其中水田1429亩,约4平方公里,合作社21个。我村距派潭镇中心约7公里,离增城市中心26公里,与小楼镇,正果镇相邻。村民主要收入外出务工,种植农作物,全村村民人均收入约2800元。现有党员51人,预备党员3人,村“两委”干部6名。集体经济方面主要靠上级政府每年补贴80000元作为办公经费,维持日常运作,无其他集体收入。2003年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 |
黄洞村位于小坑镇东南部,毗邻翁源县,全村总人口1347人,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52户,全村山林面积6万亩,耕地总面积2486亩,其中水田面积865亩,是典型革命老区村。黄洞村委现有“两委”干部4人,党员33人。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73.3万元,村委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3座水电站承包款和厂房租金等。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养业、林业和劳务输出。 黄洞村委基础设施逐年完善,实现村村通电、通水、通邮、通……。 |
黄洞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95户1168人。现有村“两委”干部4名,0党员共27名。村集体年收入4900元,年人均收入为3000元,其中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数13户,贫困人口30人,占全村人口的2.57%。全村山林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1108亩,农民以种植黄烟为主,水稻、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作为经济来源和劳务输出。……。 |
该村四边高山,形似一个洞,长有很多黄草,故名。明朝时期起名黄洞。1958年成立黄洞大队。1983年改为黄洞乡政府。1986年改为黄洞村委会。1990年改为黄洞管理区。1998年10月7日改设为黄洞村委会,沿用至今。黄洞村委会位于石牯塘镇北面,距镇政府约2公里,人口953人,耕地面积812亩。黄洞村委耕地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后,黄洞村委大量种植蚕桑和竹笋等经济作物……。 |
黄洞村委会位于飞来峡镇西部,距镇政府约6公里,人口3956人,耕地面积约4950亩,山林面积5000亩,以种植冰糖桔、黑皮冬瓜等农作物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01元。辖18条自然村,为:石角、大平、连珠江、中一、中二、中三、中心、新塘、新一、新二、新三、带三、带六、鹅寮、新光、仙人石、梅一、梅二。……。 |
黄洞村位于古水镇的南北边,“贵广铁路”、“广贺”高速等交通设施贯穿其中。黄洞村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全村下辖26个自然村,总户数609户,总人口2557人;现有耕地面积1253亩,山林面积25800亩,鱼塘面积110亩。200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52元;村委会在编干部4人,现有党员48人。……。 |
黄洞村位于镇中心西北面3公里,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410人,下瞎15个村小组,村民332户。处于漫水河上段地域独特,沿河眺望花岗岩石遍布四处,石头大小折叠、形态万千,令人充满遐想!花岗岩石经开采加工,是城乡基础设施及大型建筑首选用料!其广泛用途赢得不少商家青睐。有着“乌榄之乡”美称的村,盛产乌榄数不胜数,榄肉是一道精美配菜,榄核榨作食用油,榄树生长周期长。有不少树龄长达数百年榄树被上级……。 |
黄洞村民委员会是雅瑶镇辖村民自治组织。位于镇区西北面,距镇区3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2°59′北纬22°44′。江沙公路从村前东面经过。佛开高速公路横跨村后山。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黄姓先祖从南雄迁居到新会杜阮,南宋咸淳二至九年(1266-1273年)黄澄乐谪孙源大再迁此开村。因村庄位于虎穴之地,村民姓黄,故称黄洞。清代属古劳都,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属鹤山一区。1957年撤区并乡属昆东乡。195……。 |
梅州市五华县黄洞村位于硝芳圩往东北5公里。黄洞村辖1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33户,人口1337人;全村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2亩。黄洞村年平均气温为23度,年降雨量约为1400毫升,气候特征温和多雨。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村特色经济收入无,上一年黄洞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28万元。近年来,黄洞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发展种植业。……。 |
11、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 黄洞村位于东莞市凤岗镇东北部,东与深圳市龙岗区交界,南与塘沥村相邻,西与竹塘村相连,北与清溪镇三中村接壤。面积10.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东深二线公路开通后,村道四通八达.到深圳市中心25公里,距东莞市区约50公里。 黄洞村委会下辖岭南村、田心村、榕树厦村、洪屋围村、和南门山村5个村民小组至2005年底,全村户藉人口计629户,2,233人,外来暂住人口有1万多人,村藉华侨华人和港台同胞分布在……。 |
明朝属南海县金紫堡;民国时期,属南海县第二区共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南海县大榄公社黄洞大队。1963年,属南海县官窑公社,196年,属黄洞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属官窑黄洞管理委员会。1983年,属南海县官窑黄洞乡人民政府;1987年属南海县官窑镇黄洞行政村;1989年属南海县官窑镇黄洞村民委会;1995年,属南海县黄洞管理区;1999年属南海县黄洞村民委会。2005年,属狮山镇黄洞行……。 |
相传进村似进洞,有进无出,又因土质肥沃,种出的粮食像黄金般的金盈,故名。相传清咸丰年间村民自梅州长乐南迁此定居,1999年设立黄洞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黄洞村……。 |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黄洞大队;1983年撤社设区,改黄洞大队为黄洞乡,1987年,黄洞乡改为黄洞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黄洞村委会;沿用至今。黄洞村……。 |
1953年前后取名南华村,1960年南华村印章遗失上级政府要求更改村名,改为黄洞村,故名。1958年属义容人民公社南华大队;1963年改为黄洞大队;1983年,义容区撤社设区,改为黄洞乡,1987年,黄洞乡改为黄洞村委会;1989年改为黄洞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黄洞村委会,沿用至今。黄洞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