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红林村位于桥梓镇西部,怀黄公路西侧,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农业户籍人口213人,主导产业为农业和林业,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2011年全村社会经济总收入2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37元。……。 |
因境内有红石岩和白鹤林,各取一字,故名“红林”。1958年从红石村分出设立红林生产大队,因境内有红石岩和白鹤林,各取一字,故名“红林”;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红林生产大队,设立红林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红林村、土福村合并为红林村。红林村……。 |
取红科、枫林两的首尾字为村名。1934年废里社属第一区南洋联保(1940年并为党洋乡;1943年后并为党泰乡)北寮保。1949年初属党泰乡(区)北寮村;1950-1952年时属党泰区(第二区)北寮乡。1957年撤区并乡,属党泰督导片南洋镇。1958年属党泰公社北寮大队。1960年曾一度并属城郊公社;1961年缩小体制,析设南洋公社成立红林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属南洋乡称红林村。2013年9月3……。 |
雁石镇红林村西与铁山镇交接,南与后路村、东与下营村、北与上老村相邻。村里共有6个村民小组,全村330户,总人口1008人,其中男性508人,女性500人,劳动力资源563人,村里有部分外出务工。党员数29人,女性7人。村里交通便利,乡道畅通,与国道临近,目前正在修建的南三龙铁路正从该村经过,规划中的龙岩城际快速通道也从此经过。目前村里种植业发达,农村水利设施便利,村里基本设施完善,村民的物质生活明……。 |
寓意红旗招展,林丰粮茂,顾名思义取其名红林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丰乐乡二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丰乐区沙城乡二行政。1956年撤区并乡属青林乡,成立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 |
因红山根下有大片树林而得名。1965年将马岔与红山根两大队合并为红林大队。1983年改为红林村民委员会至今。红林村……。 |
据说,在解放初期,该村原名坟林村,在文革时期改名为红林村至今。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玉垒区范坝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玉垒区店坝乡辖。1955年10月合并区、乡机构后,属碧口区店坝乡辖。1958年12月成立碧口公社,为碧口公社红林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为店坝公社红林大队。1983年10月店坝公社改为店坝乡,属店坝乡辖。1984年4月红林大队改……。 |
林口县龙爪镇红林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
红林村是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团山子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0123200201。 |
红林村是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永恒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0921202219。 |
红林村是黑龙江牡丹江市阳明区磨刀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1003102210。 |
红林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9.5公里,翟坡乡人民政府驻地北2公里,西孟姜女河北侧。413户,1858人,汉族。耕地2798亩,机井25眼,部分为引黄自流灌溉。唐代,此处古堤顶有人居住。明初,李氏从-县迁此,名辛庄村。后因“瘟疫流行,死亡人多,北移半里,居古黄、沁河堤顶,改名东圪挡”。(村中街关帝庙碑载)。清康熙二年(1663年)村内进士李三光以村东土岗像卧虎形,岗上林木密茂能藏虎之意,又改名野虎林。1……。 |
“红林”指红星大队、林场各取一字命名。1958年属江益人民公社,1959年从原红星大队分出,以红星大队,林场各取一字而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红林村……。 |
以所在地理位置得名。原名红岭,后改为红林。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拉沙阴坡村,1956年合作化时为红林高级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红林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拉沙乡,200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属拦隆口管辖。红林村……。 |
由时代特点而取名红林村村民委员会,驻地瓦窑村。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分设大队得名红林村村民委员会,1966年文革中更名红林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取消公社化更名为红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红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