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坑村

河坑村

  河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8200。
  堂堡乡河坑村地处堂堡的西北部,东临村中村,西接合溪,南与村中相连,北靠三堡,辖区面积21.5平方公里,距离堂堡乡政府约1.5公里,有780户,现有人口2860人,21个村民小组,劳动力1500人,耕地面积1101亩,林地面积7214亩,是以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动力资源开发为主的典型山区农业村。2010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达523万元,比增2.1%,其中农业总产值230万元,比增1.5%,农民人……。
  河坑村河坑村地处龙尾镇西南部,全村292户,人口1180人,纯农经济。在1953年被省评定为革命老区村,核定的革命烈士有6位。距揭陆路4公里多,山路弯曲,交通较落后。村的东北至西南面是卅岭农场的橡胶基地,东南面与白塔镇的马坑村交界,西南与揭西县的东园镇定埔村交界。分上寨、老寨、下寨三个小自然村。以老寨为中心各自然村相距近一公里,村的四面环山,风景优雅。近年来,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基本上完善村……。
  河坑行政村,曾名河树坪。在普宁市区西46公里处,由坑口、望海凸、鲤潭、河树坪、赤竹田、田仔坑6个自然村组成,现居住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树坪和坑口,人口约1356人,清中期,杨氏一支从南阳迁入。聚落沿山坡呈阶梯状分布,有耕地400多亩,山地13000多亩;农业主要有水稻、甘薯,水果有青梅、青李、青榄等;水力资源丰富,现有小型水电站3座。村民外出经商务工者众多,全村约有50%外出人口。村级有小学1所,学生……。
  1932年属下肖区樟树乡。1949年前夕属象湖区六俊乡。1949年初期属象湖区七堡乡。1958年属沙洲坝公社设河坑大队。1961年属七堡公社设河坑大队。1963年属沙洲坝公社设河坑大队。1968年属洁源大队。1978年设河坑大队,1984年属沙洲坝镇河坑村村民委员会。该地名得名后沿用至今。河坑村……。
  因此地地势较低洼,旁边有河流经过,建村河边,故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于都县黄垅区政府,1956年梓山人民公社,分别为黎明大队、交联大队、文丰大队,1958年文革期间扩社并队于,1968年将三个大队河北归为梓山大队,1979年调整队组,公社西偏南7.5千米处,称河坑大队,现叫河坑村。河坑村……。
  1949年为吉埠区河坑乡。1958年为江口公社红星大队,1962年分为河埠、河坑两个大队。1968年合并为河埠大队,1972年又与河埠分开为河坑大队至今。1984年由大队改为河坑村村民委员会,得名沿用至今。河坑村……。
  1912年后属萍乡县大安乡。1950年属萍乡县大安区市上乡。1956年属芦溪区新泉乡。1958年为新泉公社河坑大队。1961年为萍乡市大安区新泉公社河坑大队。1962年为萍乡市大安区乔岭公社河坑大队。1964年为大安区新泉公社河坑大队。1968年属新泉公社民主大队。1972年为芦溪区新泉公社河坑大队。1984年改制为新泉乡河坑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为芦溪县新泉乡河坑村村民委员会。河坑村……。
  河坑村地处云和镇北面,距乡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5公里。有9个自然村,11村民小组,总户数257户,总人口967人。山林面积10045亩,耕地面积524亩。党员4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621人,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城等地从事玩具加工、阀门铸造等行业,农业方面以食用菌种植为主。   该村的经济收入以食用菌种植为主,外出务工为辅。全村种植香菇185万袋,种植木耳20万袋,富余劳动力普遍分布在县城及……。
更多资料
闂佸搫鍟幊蹇涙偉閸洖绠规繝濠傛噹閸嬶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