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此地曾设厂铸造铁锅之意,故名。1960年设为锅厂大队,1992年成立锅厂村,并建立锅厂村村民委员会。锅厂村……。 |
锅厂村全村11个村民组,234户,919人,党员29名,有耕地面积483亩,其中田426亩,土57亩。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2490元,其中工资性纯收入占59%,家庭经营纯收入占26%。转移性纯收入占15%,人均产粮213公斤。锅厂村位于梵净山西麓,印江河源头,是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较近近、平地面积最宽的村寨,森林覆盖率达79%以上。发源于梵净山的芙蓉河环绕整个村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锅厂村……。 |
锅厂村位于巧马镇北面,距镇所在地8.5公里,是典型的土壤贫瘠苗族村。全村有6个组,8个自然村寨,334户,1523人,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1人,青壮年文盲.半文盲845人,占全村总人口54%,适龄儿童入学270名,现有人口430人,占全村总人口40%,耕地面积1293亩,其中水田252.3亩,地1041.6亩,林木面积435亩,有荒山面积约2400亩,粮食以种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桐籽……。 |
锅厂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北部,石门乡政府所在地北部,距县城149公里,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7平方公里。地貌类型:锅厂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等2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850米,最高海拔1900米,最低海拔米1875米。--人口总数……。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锅厂村内就有人类从事耕种、狩猎、制陶等活动,有“锅厂村东周遗址”为证。明朝末期此地有一铸锅的厂房,故而得名。春秋时期属东周罗国版图为楚国之域;战国时期东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699年)属楚领地;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属荆州南郡及襄阳郡中庐县管辖;西魏时期属南襄阳郡重阳县及思安县管辖;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属荆州襄阳郡南漳县管辖;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29年)属襄州荆山县管辖;唐朝开……。 |
因此地建有锅厂得名。2002年,将原青沟村与锅厂村合并,成立锅厂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锅厂村……。 |
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因锅厂名称影响较大,故名锅厂生产大队。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锅厂生产大队改为锅厂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锅厂村……。 |
此地辖区内曾建有一生产锅的小作坊,故名。1951年设村,2020年4月2日区划调整撤原罐坝乡,现属永宁镇管辖。锅厂村……。 |
因境内早年有一塆曾设立锅厂,故名锅厂村。民国时期属大庙乡第六保,1951年建政改为大庙乡第十村,1955年改为大庙乡朝阳社,1958年改为大庙公社九管理区,1962年改为大庙公社九大队,1967年改为东方红公社九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大庙公社锅厂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为大庙乡锅厂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为大庙乡锅厂村。锅厂村辖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约4平方公里,总人口1546人,总户……。 |
因以前这里办过沙锅厂,得名锅厂。1951年设锅厂乡;1969年更名为锅厂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锅厂大队;1984年更名为锅厂乡;1989年更名为锅厂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锅厂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锅厂村……。 |
因曾在此炼铁铸锅,得名锅厂。1950年属炎山区4村;1952年属炎山区,称锅厂乡;1958年属炎山区,称锅厂公社;1962年属大寨子区,称锅厂公社;1966年属大寨公社,称锅厂大队;1984年属大寨子区,称锅厂乡;1988年属大寨子乡,称锅厂行政村;2000年属大寨子乡,称锅厂村民委员会至今。锅厂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