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村里有贡生郭环在四川广元当县令,故取名关村郭,1985年更名为关村。1949年为关村行政村,属锦屏区关村乡。1953年为关村高级农业合作社,属关村乡。1955年属城关乡。1958年9月为关村大队,属崇信人民公社。1962年3月属锦屏人民公社。1983年11月为关村村民委员会,属锦屏乡人民政府。1984年8月属锦屏镇人民政府。关村村……。 |
关村村委会村情概况一、关村村委会位于恩平市沙湖镇东面,共有8条自然村,总人数为3657人,总户数952户,总面积5.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是2350亩,主要交通要道是一条长2公里,宽3米的水泥路,8条自然村中,茶铺村已铺有100米长,15米宽的水泥塘坦,下关村也铺有200米长,17米宽的水泥塘坦。二、村委会完成上级部门工作情况:完成晚稻水稻保险工作,冬季征兵工作,农户住房保险工作,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
关村村是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杜村集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423204211。 |
关村位于小龙马乡中东部,紧邻洺李公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75户农户,合计1075人, ……。 |
名称来历传说有二:一说唐宋年间,东庄的旧县是内黄县老县城,关村是当时县城西关。县城迁移后此地就叫关村了。二说因当时为卫河渡口,且村内关姓居多,逐称关渡村,日久演变为关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关渡村”。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1958年成立关村大队,隶属高堤公社。1984年成立关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高堤乡至今。关村村……。 |
相此地古时是永和县城东关,后永和县城废,遂渐形成村庄,故名关村。康熙,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均称关家村,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关村,沿用至今。1949年后关村、路庄、前陈市、贺庄四个自然村合并成立关村。1958年成立关村生产大队,属永和人民公社。1961年前陈市、贺庄分立。1984年成立关村村民委员会,属永和乡。2013年撤乡建镇,属永和镇至今。关村村……。 |
关村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8999。 |
关村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322110231。 |
相传,先有“福庆寺”后有“单家庄”,约公元1425年,关公后裔第四十三代子孙关志韶带领组人来此居住,随着关氏家族发展壮大,后将原单家庄改为关村。清顺治时期为关村,属襄陵县管辖。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隶属前进公社。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关……。 |
据地方记载,关村原名大梁村,后又改关屯,近代称关村。关村历史悠久。传农耕,相传百谷山即关村村东老顶上就是“神农悉稼处”并撰写巨本《本草》,因村委会驻地在此而得名。该村于1945年至1953年归长治县一区管辖;1953年6月归长治县壶口乡管辖;1956年4月归潞安县金口乡管辖;1956年6月归潞安县壶口乡管辖;1956年归长治县壶口乡管辖;1957年归长治县管辖;1960年2月归长治市国营林场管辖;……。 |
碾张乡关村位于碾张乡北部,鲍家河水库库边,现有人口1300人,390户,耕地面积1200亩,党员45名,支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包括5个自然庄,村情稳定,民风淳朴。村内耕地较少,人均不足一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陆续结伴到太原从事个体服装生意,目前已有600多人在太原服装城经营服装,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支村两委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关村位于畖底镇西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5.5公里,北面与新绛土地 接壤,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共有7个居民小组,420户、1712口人,劳动力 960人,党员47 名;土地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面积3800亩,丘陵地3800亩。农业种植以旱地小麦为主,苹果、药材 等作物为辅,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是个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区。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 3800余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实现农村街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