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地村昔日有连片格木而起村名为格木,因村委会设在该村,故名。张、苏、叶、王、梁姓迁入。公社化建格木生产大队,1983年设格木乡人民政府,1987改称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复称村委会。民国时属上四乡辖下保甲地,1958年属罗旁人民公社辖,1983年属罗旁区公所辖,1987年为罗旁镇人民政府辖,2003年9月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办公驻地格木村。并沿用至今。格木村……。 |
1998年,由德庆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因驻地位于格木村,故名。1951-1956年属新圩乡,1958年公社化时居红十月人民公社,1960年居新圩公社。1962年原帽塘和格木大队合并,取名为格木大队,1983年改社撤区属新圩乡称格木乡人民政府,1986年改为格木村民委员会,1990年5月改称格木管理区,1998年后改格木村民委员会至今。格木村委会位于新圩镇区红绿灯以北,与官圩镇相连。下辖7个村民小组……。 |
格木村委位于峦城镇北面,与镇政府隔河相望,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人口2530多人,其中党员有42人。耕地面积2603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花生、莲藕等农作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外出务工,全村有两座小二型水库,河叉70多亩,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全村有15名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对增加村经济收入起到了带头作用。……。 |
彝语,意为土质很好,故名。1972年5月,属洛俄依甘乡人民公社。1994年9月,甲谷区撤销,隶属大桥片区工委。2008年4月,大桥片区工委撤销,属洛俄依甘乡人民政府管辖。格木村……。 |
藏语,意为“当地友善的民风”。解放后,设立格木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格木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格木生产大队、格木大队。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1972年5月,更名为格木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从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对我国“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拨乱反正;1981年6月,复名格木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10月,我国……。 |
彝语,“格”指箐林,“木”指大寨,意为大箐林,故名。1949年前属东山乡;1950年属田坝区镇雄乡;1953年属五区镇雄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镇雄管理区;1961年属东山区镇雄公社格木管理区;1963年属东山区法着公社格木管理区;1970年属东山公社法着大队;1984年属东山区格木乡;1988年至2000年属东山乡格木村公所;2000年设格木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格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