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村北临兴化湾,距镇中心5公里,地势偏低,海岸线长达2公里,滩涂面积2800亩,水产品养殖业发展较快。全村土地面积1430亩,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21户,人口4723人,党员76名。2012年村财收入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78元。村道实现水泥化并与镇主干道相连。石雕工艺品远销国外。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与日本外商在福清创办大型石雕加工厂。……。 |
背后是一座座高山,村前有一片平坦田地,叫洋坂中,后来村子取名“高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高洋村村民委员会”。宋属奉政乡安仁里。元属二十三、二十四都高洋、岩兜、四角坵、官村、潘宅等自然村;明代与廿等6个都属一个统属。清代属怀德乡高洋、潘宅村。民国时期属埘坪乡马潘保。解放后,1950年属第二区马潘乡。1952至1954年属第七区马潘乡。1955年属雄江区高洋乡。1956至1957年属雄江区后洋乡。……。 |
因地处高山田洋,故名。1949年后属第四区,设第四区高洋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高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高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大桥镇高洋村地处古田县大桥镇南部,全村人口1200人,330户,耕地面积1700亩,林地面积6000亩,下辖高洋、垱兜、长岗厂三个自然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 |
夏坊乡高洋村位于夏坊乡政府西南部,距离乡政府5公里。全村占地面积23272亩,耕地面积1023亩,林地面积20017亩,水域面积300亩;村现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2个自然村,有人口120户466人;村两委有6人(女干部2人),全村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6名);2012年村财收入4万元(烟草返利2万元、林地使用费2万元),预计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2012年被列为省级生态村。……。 |
高洋村系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第二小行政村,位于浦城县西部,相距30公里,距镇所在地20公里;东于阳墩村接壤,南邻柏山村2.5公里,西离永兴镇交界10公里,北连百丈村5公里。村落面积约0.9平方公里,现村总人口达680人,共172户,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95亩,林地面积6689亩,其中毛竹山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全村大部分农户以毛竹山为生,小部分农户有粮食出售,部分劳动力外出……。 |
高洋村地处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东部山区的一个老区行政村,四面环山,距县城13公里,东和政和县铁山乡半元村邻交,南和政和县半元村,西邻黄屯村,比邻铁岭村。[村风村貌] 全村有1835人,分布五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441户。土地总面积14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900亩,山地12600亩(其中茶山4300亩,毛竹山3248亩,板栗310亩,其他95亩,林地4647亩)一直以来高洋村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 |
高洋村简介高洋村地处白沙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山林面积21946亩,耕地面积749亩,5个村民小组,134户,558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0人,其中妇女党员2人,积极分子1人,支委4人。村班子6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大专文化程度1人,高中文化程度3人,初中文化程度2人。……。 |
高洋村地处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北部山区的一个老区行政村,海拔300米,四面环山,距县城13公里,起(步)湖(下湖)线公路穿境而过,东与潮格村接壤,西与黄家湾村交界,南与水口洋村相连,北邻曹垅村。 [村风村貌]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挂点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先后从无路、无水、无电话、无村部的“四无”转变为通水、通电话、有村部的崭新村庄展现出来了,同时也把居住环境改变了,交通条件改善了,致富信息……。 |
“高洋”原为苗语“乌洋”,“乌”即水,“洋”为河名。因寨子建在洋水河边,故名。1949年为高洋村,属孟江区。1953年称高洋乡,属同乐苗族自治区。1958年改高洋大队,属跃进公社。1966年属同乐公社。1980年析出归夯大队。1984年改高洋村,设高洋村民委员会,属同乐苗族乡。1987年改设高洋村公所。1996年复设村民委员会,称高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高洋村……。 |
高洋村位于德化乡驻地以西7.5公里,东抵岑己村,西接剑河县盘假村,南与下洋村交界,北同俾翁村毗邻,“撤、并、建”前隶属原高洋小乡管辖,是原高洋小乡政府所在地。大南公路(黎平县大稼乡—剑河县南哨乡)从寨中穿过,地处都柳江河头,海拔815米,辖2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316户,1430人,全村侗族聚居。现居住的姓氏有:吴、石、罗、陈、夏、杨、肖、阳、江、姜、李、刘、张、谢15姓。总面积10.87平……。 |
以所在区域南部一座高山,名南山尖,从尖顶下望似一片海洋而命名。1949年分属鸟桥乡第三、第四保。1950年成立高洋乡,1956年属鲤洋乡。1958年属东风(次年改鄱阳)公社称高洋大队。1961年属鲤洋公社,仍称高洋大队。1968年并入四十八公社鸟桥大队,1972年恢复高洋大队,1984年改为高洋村村民委员会。驻地高洋桥。高洋村……。 |
地处水洋,地势较高,不易受涝,故名。又名高洋庄。1951年称高洋乡第4村;1956年称高洋乡红星社;1960年并入渭川管理区;1961年称渭川公社高洋大队;1983年称渭川乡高洋村;1992年随乡并入城关镇;1993年城关镇改称太平镇,称太平镇高洋村;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称城西街道高洋村至今。高洋村地处城西街道北部位置,东临下洋应村,西邻芷胜庄村,合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耕地485亩,共1347……。 |
以村边高洋山命名。解放初为大溪滩乡刘家山农会,1956年属友谊农业社,1958年为大溪滩管理区刘家山生产队,1961年为溪滩公社刘家山大队,1982年1月改为大溪滩公社刘家山大队,1983年底改为大溪滩乡刘家山村民委员会。1992年5月改上余镇刘家山村民委员会。解放初为大溪滩乡三村农会,1956年属友谊农业社,1958年为大溪滩管理区石灰坛生产队,1961年为溪滩公社石灰坛大队,1982年1月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