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宣统年间,高姓居民在此建有楼房数栋,故名高楼。1949年10月设高楼区至1955年12月。1958年9月,撤区设立高楼人民公社。1979年12月再次恢复高楼区建制,辖高楼、卓海、张营、孟山、沙滩、大庙6个公社。1984年4月,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恢复高楼乡,同年9月改为高楼镇。1992年2月,撤区并乡,将原高楼、卓海、张营、孟山和大庙乡的张刘村合并设立高楼镇。高楼镇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是灵璧县东……。 |
高楼镇位于铜梁北部边陲,与合川、潼南接壤,座落涪江河畔,距县城33公里。是中国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镇辖8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8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户数3981户,总人口13266人,其中农村12400人,幅员面面积2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70亩。全镇基础设施齐备,水陆交通便利,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社社通电话。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盛产涪江清波、岩鲤、鳊鱼、黄腊丁、……。 |
高楼取名于清朝时在该乡蔡家洼修建的一座庙,此庙为两层楼,高三丈有余,群众称之为高楼庙,后称高楼。 高楼乡辖7个行政村,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 近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群众素质不断提高。见义勇为蔚然成风,正气碑便是历史的见证;女青年张海兰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计划生育、征兵、土地管理、农建工作和乡武装部、项目站分别受到县上的表彰奖励。 ——农业生产、扶贫攻……。 |
高楼乡位于武山县西面半干旱山区,距县城3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840米左右,平均气温9.6℃,属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80mm。有21个村3743户18805人,全乡总耕地面积46957亩,其中川地2395亩,山地44562亩。漳河由西向东流过,水资源充足,加之土质肥沃,特别适宜种植业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 |
高楼镇隶属河北省三河市,元初建村并因清初修建一高大戏楼而得名。总面积78.5平方公里,辖37个自然村,人口3.4万,耕地74800亩。几年来,高楼镇党委、政府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闻名全国的汇福粮油、福成养牛、0养猪、燕赵园林四大龙头企业,显示着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新兴的木业产业蓬勃发展,产品享誉国内市场。 2004年,全镇企业营业收……。 |
高楼镇位于县城西北,北纬29°52′,东经103°19′,与归德、鱼溪、铁佛、龙结和球溪镇相邻。镇政府驻高楼场,距县城23公里(公路)。全镇幅员面积89.68平方公里,集镇建成面积2.28平方公里(有主要街道9条),耕地62130亩,森林覆盖率32.69%。地属浅丘,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土壤为紫色泥土。镇辖22个行政村(紫金、清凉、五四、集中、鹤林、一心、共家、雨台、玉皇庙、三河、龙台、天星、帽……。 |
高楼镇位于瑞安西部山区,由原龙湖、平阳坑、高楼、营前、宁益、东岩、枫岭等七个乡镇撤并而成,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人口97788人,下辖140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为瑞安市五大镇之一。高楼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高楼古称三港,元朝初年始置三港巡检司。唐会昌间永嘉刺史韦庸、宋绍圣问温州郡守杨蟠、南宋初期入仕途的诗人陆游等人,先后游历三港,并留下了《过瑞安江》等不朽诗篇。高楼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有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