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沟村属于木贾办事处,省级一类平困村,距兴义市城区13公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8年修建了通村公路,给人民群众解决了交通的方便,给经济带来了发展。全村共有国土面积21.37平方公里,居住了汉族、布依族、回、彝、等民族1126户,总人口5406人,下设9个村组,那年、尾叉、啊扯、南欧、雀龙山、鲁嘎、毛栗寨、灶门槛。干沟有耕地面积4567亩,其中田地1547亩,现有山林3860亩,其中珠江防护林7……。 |
干沟村位于斗古乡西南面、距斗古乡政府25公里,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有常住人口687户、3140人,2010年人均纯入2100元,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群众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村内地质结构为类玄武岩,地下水资源奇缺。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50米,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人均占有土地仅为1.6亩,基本农田……。 |
干沟村位于水箐镇西南部。北靠东风村与黄莲村,东接大湾村和何官屯镇,西邻黄莲村与野角镇,南依野角镇,全村总面积12.6km2。干沟村平均海拔1830m,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37.8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 |
干沟村位于迎宾大道两侧,由干沟、糖房、岭仔、高园四个村小组组成,总人口有2688人(外来常住人口540人),以黎族人口为主,占总人口的98%。全村行政面积约合2100亩,其中耕地面积460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村民经济收入方式主要有土地出租、家庭旅馆、个体私营和外出打工等,人均年收入8850元,村委会每年可支配经济收入25万元,主要来源于旧办公楼和迎宾加油站的地块的土地租金。……。 |
干沟村隶属干沟乡,是乡政府所在地,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北部,原干沟古镇在历史上却有着“拉不败的哈达(今内蒙古赤峰),填不满的干沟”之美誉,是河北省的北部最东端是由东北进入华北的第一门户。村总面积8.55平方公里。村共有5个自然片,7个村民小组,共247户,845口人。耕地面积1150亩,荒山面积5399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02元,在我乡属中等水平。该村收入以农业生产种植玉米为主,以种植……。 |
干沟村地处县城西南方5公里处,行政区域面积8650亩,全村89户,223口人,低保户35户42人,耕地面积141亩,累计退耕还林面积289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12元。现有村两委干部4人,含一名大学生村官。正式党员26人,外出党员14人。2014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 |
干沟村位于庙街乡政府东南方向,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406户1562人,党员52人,耕地面积约1743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约8000元。共有建档立卡户41户72人,已全部脱贫。党建工作:建有党群综合服务中心12间,内设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金融服务室等便民窗口;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从周一至周日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集体经济:1.成立了……。 |
干沟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224200999。 |
干沟村干沟村位于郑洛交界处,新老310国道在这里交汇,地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全村15个村民小组共887户人家,2009年登记人口为3996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征地用地,统一巷道建设,统一建设格局,统一通电通水,统一排水排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交通运输十分方便,毗邻伊洛河,陇海铁路线,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 |
居民沿沟而居,沟中少水,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秦池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秦池村民委员会,属朱阳乡。1984年改为干沟村民委员会,属朱阳乡。1987年2月乡改镇,属朱阳镇至今。干沟村……。 |
因区域内有一条水源缺乏,只有季节性流水的小河(俗称干沟),故名。清属南召县达壮乡。民国属南召县铁牛乡。1947年属豫西二专署鲁南县拐河区。1949年鲁南县废划归方城县,属拐河区。1951年拐河区分治属四里店区石盘乡。1958年成立干沟大队,属四里店公社。1984年改队为干沟村民委员会后,属四里店乡。2017年改置镇后,属四里店镇。干沟村……。 |
干沟村辖区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775人,耕地面积909亩。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现在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村定补干部2人。村党组织书记高中学历、年龄40岁、性别男,系干沟村村民;村工作人员平均年工资报酬4800元,2名定补干部全部参加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19名,其中妇女党员3、流动党员1、无离退休党员、生活困难党员3名,初中以下学历5人,初中学历7人,高中学历党员6人,……。 |
土门镇干沟村因一条长4公里的沟谷长期不见水而得名。位于土门镇西北部,南与上坪村相邻,北与香口乡接壤。省道郧漫路和银武高速路穿境而过。全村版图面积5.9平方公里,3个村民小组,共309户,1065人,有党员26名,村组干部7名。现有耕地947亩,林地8040亩,森林覆盖率达57.9%。由于山高坡陡,土地瘠薄,自然条件差,全村有贫困户120户,490人,占总人口的44%。多年来,干沟村充分发挥支部的领……。 |
干沟:因有一条溪沟,平时干涸,下雨时才有水流,所以人们称其为干沟。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组织。清雍正末年,鲜姓等氏先民为避水灾,从宜昌的宜都先到巴东兔儿坪,后辗转迁来此地,见此地有一溪沟,下雨有水,平常无水,便将此地称为干沟。民国七年(1918)属礼字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高店子乡;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高坪区管辖,命名为干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高龙公社管辖,更名为光明大队;19……。 |
有一条溪沟从村边注入西溪坝,但到天旱时溪沟水极小,故名。又,清朝时期有一年闹饥荒时人们没有粮食吃,此地葛根特别多,于是每家每户挖葛根制成葛根粉充饥,葛根粉用缸来装。一眼望去满沟全部缸,便取名“缸沟”,后谐音为“干沟”。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属第三区。1952年属第三区干沟乡。1956年2月属官渡口区干沟乡。1958年12月人民公社化属巴峡人民公社干沟管理区,名团结大队。1961年属官渡口区干沟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