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庄村位于石台镇北部,东部和北部与萧县永固镇相连,西部与朔里镇比邻,全村人口5433人,10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80亩,池塘水面300亩,果园200亩。组织情况:党支部两个,分为10个党小组,党员106人。村民收入情况:村民主要以大豆、小麦、蔬菜等种植业和以鱼、鸡、猪等养殖业及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2011年农民年人均收入6170元。……。 |
豆庄村位于臧屯镇北部,距县城2.5公里,距臧屯镇政府2.5公里。村庄面积540亩,耕地1800亩,枣树地210亩,全村336户,1433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养殖和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内现有微型企业5家,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村两委班子共有成员7人,其中书记、主任各一人,另有副主任1人,委员4人,全村有党员24人,村民代表18人。……。 |
豆庄属渠口镇所辖,总面积 0.76平方公里,耕地891亩,911口人,村址位于镇东北5公里处,东临卸甲庄村,南临石虎辛庄村,西与固庄、躲各庄村接壤,北与韩庄村相连。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村中水泥路经石虎辛庄直通渠石公路,通讯、水利、电力设施齐全。……。 |
豆庄村位于市东南,距离市区9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68户,762人,村民代表12人,党员24人,耕地面积1421亩。 ……。 |
相传,明代燕王扫北(碑)时曾在此作为军马草料场,所储存草料多为豆秸。大军离开后,所剩豆秸曾留人看守,故称村名为豆庄。铺上镇豆庄村位于县城西北,距离县城10公里。全村共有178户808人,耕地1898亩。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该村两委班子11人,党员41人,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设施齐全,全村各户用电安全,饮水安全。……。 |
明初,豆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豆庄。1918年属商水县南区黄冲地方。1947年11月属商水县。1955年12月属八区(白寺区)雾台乡。1958年8月属雾台公社。1961年8月,组建豆庄大队,属姚集区。1962年6月属姚集公社。1983年12月,豆庄大队改制豆庄村民委员会,属姚集乡。2017年12月属姚集镇。豆庄村……。 |
豆氏家谱记载,清初豆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豆庄。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二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二区。1956年濮县并入范县,改属山东省范县濮城区。1958年设立濮城公社豆庄大队。1964年范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南省,属河南省范县濮城区。1968年区改公社,属濮城公社豆庄大队。1973年划归辛庄公社。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属辛庄乡。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设立辛庄乡……。 |
窦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窦庄村,因窦氏无后演变为豆庄。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属卫河县第七区。1949年,设立平原省,撤销卫河县,属清丰县第七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河南省清丰县第七区。1957年,属固城乡。1958年,为固城人民公社豆庄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为固城乡豆庄村民委员会。2018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改为固城镇豆庄村民委员会。豆庄村……。 |
传清朝时窦姓人迁此建村,得名窦家庄,后演变为豆庄至今。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写作豆庄。1949年后,设豆庄村。1958年成立豆庄生产大队,属吕村人民公社。1976年,属北郭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豆庄村民委员会属北郭乡至今。豆庄村……。 |
相传,该村先有一户窦家到此造村,故取名窦庄,现在还有遗址和豆家沟的地名,因窦与豆谐音,后人便传成豆庄。1958年为东马坊公社豆庄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豆庄村民委员会至今。豆庄村……。 |
该村地域宽阔,曾取名合州町。后有豆氏迁来,改名豆庄。因该村委会驻地在豆庄,故名豆庄村民委员会。解放初,属代州管辖;1953年,实行乡制,属北万庄乡;1956年,撤区设乡,仍属北万庄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后所人民公社,归后所三区管辖;1961年5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属薛圐圙人民公社所辖;1984年5月,撤社设乡,成立豆庄村民委员会,属薛圐圙乡政府管辖,名称沿用至今。豆庄村……。 |
一、基本情况 豆庄村位于嘉峰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北方向,毗邻沁河和端润公路。豆庄村是由豆庄、豆山、石柱三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共有380户,1300口人,共有党员44名,耕地1800余亩,95%为农业人口,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依靠种植以及外出务工,约有60%的村民常年外出务工,主要在煤炭、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务工地主要在寺河、永红一带,务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村集体经济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