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庄在平海镇东面,居住有郑、吕、钟、陈等姓氏,取和睦相处之意,得名东和。1959年成立东和大队;1983年改乡;1987年村民委员会;1989年成立管理区;1987年3月改为东和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23号);1989年改为东和管理区;1998年改为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东和村……。 |
明正德元年(1506),周姓先祖景辉从本镇坎田村迁此,东临和塘洞(土名),故名“东和里”。1987年改村民委员会时,取村名命名,故名“东和村民委员会”。清代,属开平县得行都。民国时期,属开平县第五区蚬冈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开平县四区,称至德乡。1955年,属开平县蚬冈区,称至德乡。1963年,属开平县蚬冈公社,称至德大队。1972年,属开平县蚬冈公社,称东和大队。1986年改为东和乡人民政……。 |
东里镇东和村,东临汕汾公路,因地处樟林东面,又称东社村。革命烈士周礼平系本村人。1950年与北联村合称生礼村,1961年拆生社村,改称东和村。全村现有住户789户,人口3125人,土地面积2929.57亩,耕地面积985亩。全村现有党员8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58.2万元,集体收入19.71万元,农民人平年收入4624元。村姓氏以黄、叶、朱、陈、周、郑、林、许……。 |
1949年后建制属“鹤垅乡”,1958年公社化成立“东和大队”,取地处村东以和为重之意,1963年与“和安寨”合队,仍沿用原用队名不变,1999年改称东和村民委员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东和村又名乌门,属凤塘镇,距镇政府西面2公里,东至洪巷,西至西和,南至沟头,北至盛户,据苏氏族谱载,祖籍福建兴化潭头苏孟客公于宋理宗景定庚申年(1260)迁入创乡。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其实是甘蔗、杂果,传统工艺有女工……。 |
东和村委会位于封开县杏花镇北部,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0人,是杏花镇最偏远的村委会。东和村委会距离镇政府驻地5公里,只有一条过境公路,地缘优势较弱。东和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多年生产发展探索,逐步形成山上种植速生桉,水田种植水稻、花生,鱼塘养殖四大家鱼、塘基养殖瘦肉型猪的发展模式。……。 |
其是由位于三江河东岸的自然村联合组成,取其和气生财之义而名。1953年1月,三江地区划分成城西、东和、新和、城和4个乡,属三江联乡办事处。1958年9月,东和乡改称东和生产大队。1983年冬,实行区、乡制,三江公社改称区,东和生产大队改称乡。1987年5月,撤区建乡镇,东和乡改称东和村委会。1989年10月,东和村委会改称东和管理区。1999年,东和管理区改称东和村民委员会,简称东和村委会。东和村……。 |
东和村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803106209。 |
东和村委会地处南渡江入海口处东岸,东北面临琼州海峡,西南面与新埠岛隔江相望,属南渡江和琼州海峡冲积地带,东和村委会共有5个自然村(东村、外堆村、外坪村、西村、麻锡村),17个经济社,总面积约5570亩,水旱田面积1050亩,全村总人口4345人,共1198户。东和村原分为沙上渔业、两个大队,1969年两个大队合并为东和大队,1974年分为沙上渔业大队和农业大队,1984年合并为东和大队,原属琼山县……。 |
东和村村名自六十年代初,东和村大队分开后,大体分为和村新华街南头街东南部划归为东大队,起名为东和村。位于和村镇政府所在地新华街南头东南部,历史辉煌,土地肥沃,水利条件方便,交通便利,文化先进。群众文化生活活跃,经常为群众组织歌舞戏曲、专场晚会、村文艺代表队连续多年参加市、区、镇并获奖。全村现有467户,现有耕地面积1350亩,全村现有大小企业摊点12个,村内有万历年间文化、遗产、教学楼、名胜古迹等……。 |
东和村是黑龙江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1005100211。 |
东和村是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市石岩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1084103207。 |
东和村位于海林市西部,距牡丹江市67公里,距海林市43公里。有1个自然屯,339户,1180口人,劳动力583个;耕地6932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13600元。 种植业以大豆、玉米、水稻和白瓜籽为主。2014年种植面积为大豆3915亩、玉米1530亩、水稻237亩、白瓜籽1335亩,粮、经比例为7:3。养殖业以生猪、肉牛、羊和禽为主。养殖大户20户。2011年生猪、肉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 |
东和村是黑龙江黑河市北安市东胜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1181201205。 |
取“东禾场”前的两个字“东禾”,后谐音改为“东和”。意为设立在东和自然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1912-1949)属四区金桥乡第45保,1949年为六区联合乡,1955年划分3.4.5三个初级社,1957年转为东和高级社,1958年成立东和大队,1984年更名东和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东和村……。 |
东和村,原名东河村,因位于黄河叉河的东边而得名,改为东和,寓意和气生财。1955年成立双和(东和、西和)农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分为东和大队、西和大队,1984年成立望洪乡东和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望洪乡改为望洪镇,更名为望洪镇东和村村民委员会。东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