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前丁家沟,故命名为丁山村。以前曾属四川大槐树下人,人民公社时划归到甘肃,1983年改设村委会属苏合乡,2018年改镇,属苏合镇至今。丁河村……。 |
因以丁姓人氏聚居,且地处河边,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丁河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为丁河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丁河村……。 |
丁氏族人自试量镇分居至此,村庄坐落在清水河北岸,故名。1947年属玄武区。1956年属高集中心乡。1965为高集人民公社大河口大队。1979年从大河口大队划出,成立丁河涯大队。1983年为丁河涯村民委员会,属高集乡。2013年改为丁河村民委员会,属高集乡至今。丁河村……。 |
三条河流交汇处,形如丁字,故名。明清时期,属丁河保。1931年属第五区。1945年属丁河乡丁河保。1949年属丁河中心乡。1958年设大队,属丁河公社。1961年属丁河区。1969年撤区并社,属丁河公社。1983年改为丁河村民委员会,属丁河乡。1998年属丁河镇至今。丁河村……。 |
因境内有丁家灶,何家墩两处,乡长姓丁,就用丁河(何)两姓命名。解放初,属唐洋区元官乡。1946年,划归许河区丁河乡。1958年,改为丁河大队。1967年,改名四新大队。1980年,恢复丁河大队。1983年体改时,设立丁河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丁河村与盐河村合并设立新的丁河村村民委员会。丁河村:位于西灶村以东1公里处。……。 |
1966年文革期间因强调地名革命化将“丁河公社”政为“曙光公社”,居树新大队,但不久又恢复原名“丁河”。1984年10月实行政社分社,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人民政府属丁河乡丁河村。1996年10月撤区并乡后与早阳乡合并,属丁河村民委员会。2015年8月赵山与丁河并村,政府批复得名属丁河村沿用至今。丁河村……。 |
清《光绪塘栖志山水篇》载,丁山相传为丁乐善读书庄,乡人呼为丁山,其下有湖,即丁山湖。又据南宋《咸淳临安志》有丁山湖之名。湖、河方音难分,故村名丁河。1984年1月由丁河、朱家桥2个大队分别改建行政村,2003年9月村规模调整时并称丁河村,一直沿用至今。丁河村……。 |
丁河村位于塘栖南部,南临丁山河洋,北靠西苑村。水陆交通便利,素称“江南鱼米之乡”。现在的丁河村是由丁河、朱家桥两个村合并而成,下辖10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201亩。常住人口2762人,总户数804户,有118名党员,下设工业、农业、老年三个支部,现有村干部7人,其中本科1人,大专5人。农业收入主要以高档水产品养殖为主,以个体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促进本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丁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