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邓营村

邓营村

  一、自然概况邓营村位于威宁县城的东南部,盐仓镇的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二、气候特点邓营村地处低气温,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5℃,年降水量1100毫米,年无霜期为200天,境内水资源无丰富,但未拉通自来水管,人畜饮水困难。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邓营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
  清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邓氏两兄弟,兄住今聂堆镇邓营,为北邓营,弟在此发展成村,称南邓营,后演变为邓营,“营”为大移民时期的编组单位,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四区。1958年为李大庄公社邓营大队。1975年为大王庄公社邓营大队。1984年为大王庄乡邓营村民委员会至今。邓营村……。
  邓营村位于固城乡东南部,距县政府驻地10公里,距乡政府驻地3.5公里,全村共15个村民组,人口925户,3140人,村支部党员共有40人,村两委成员6人,全村耕地面积4249亩。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198人,贫困发生率6.32%,其中低保贫困户34户,37人;五保贫困户18户,23人;一般贫困户19户,64人;全村低保户135户,141人;残疾人62人,其中档内23人。2018年全村计划脱……。
  明初邓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在此开荒种地,建造房屋,不断繁衍生息,家族人丁旺盛,逐渐壮大,故名。清末民初属井西里。1936年属夏集联保。1941年属高台乡。1949年属岗上乡。1958年属夏集公社称邓营大队。1983年邓营大队改为邓营村民委员会,属夏集乡。2017年撤乡设镇仍属之。邓营村位于夏集乡西部,全村1613人,21名党员,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2646亩,小学一所,面粉厂1个,全……。
  清末,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城关区,民国,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中区(机关驻地老城),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城关区明星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公社管辖,因邓姓较多名邓营生产大队。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仍为邓营生产大队。1975年11月,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邓营生产大队;1980年仍为邓营生产大队。1984年3月,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
  邓营村,简称邓家营。清初,天下太平,已无战事,朝廷下令驻扎地方的军队就地屯田自给,军营变成农庄,名称以军营首领的姓氏命名。当时驻扎此地的首领姓邓,故称邓营,后士卒多随首领姓氏,邓姓较多,故名。解放初期为两河区所辖;1952年隶属一区;1956年划入长胜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属长胜公社高枧管理区邓营生产大队所辖;1961年为长胜区高枧公社所辖;1975年撤区并社时划为高枧公社所辖;1984年……。
  唐代,一邓姓人家迁此居住,形成村落,得名邓家营。清朝,属谷城县兴仁区。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二十年(1931),属谷城县仙人渡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谷城县一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谷城县仙人渡镇。1947年,属谷城县一区。1949年5月,名邓家营村,属光化县第四区(仙人渡)委员会。1952年,名称不变,属光化县三区。1956年,名邓家营高级合作社,属光化县仙人渡乡。1958年,名联……。
  邓营村是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05101210。
  “邓营”:明洪武时,军队屯田于此,因首领姓氏而得名。1958年为邓营大队,隶属婆合公社。1984年,设立邓营村民委员会,属婆合乡。2002年撤销婆合乡并入城关镇。邓营村……。
更多资料
閺冨懏鐖堕幖婊呭偍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