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在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2016年,为切实解决浅脑山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投入6730万元,修建住房251套,总建筑面积19076平方米,将生存条件恶劣的2镇5乡的浅脑山区农牧户251户9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866人)进行集中安置,2017年11月正式搬迁入住。德吉村曾经是黄河岸边一块贫瘠的土地,这里的人曾经是在偏远的山……。 |
传说有一姓阿米的人住在此地,因长期早起勤劳耕作,“德吉”彝语意为早起可引申为勤劳,故名。1954年属瓦吉木乡,1956年属阿米德吉直属乡。1959年属双河公社德吉大队,1961年属德吉乡,1966年属德吉公社。1984年属德吉乡管理。2021年3月4日,经越西县人民政府审批,将祝吉村、三合村、亩格村、依尔村和德吉村合并为德吉村,办公地在原三合村村委会。德吉村……。 |
根据美好寓意命名。藏语,意为“吉祥如意”,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将佐估村、脱比村、荣须荣恩村三村合为德吉村。德吉村:距道孚县城95公里,设有5个小组,共56户,266人。……。 |
德吉村是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瓦钵梁子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13228204200。 |
“德吉”寓意为“幸福”,故名。2020年3月新设立。2020年结合易地搬迁工作新设立。……。 |
“德吉”意为“幸福”,故名。1959年设立,属觉拉区,隆子县管辖。1962年划归错那县管辖。1970年改称为德吉公社。1988年将德吉、扎洞合并为扎洞乡。1999年行政区划调整,扎洞乡合并到觉拉乡,改称德吉村。德吉村正西方向约1千米处为康洼沃居民点,距县驻地错那镇东北方向60.3千米。313户723人。民族以藏族为主。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作物;养殖黄牛、犏牛、山绵羊……。 |
“德吉”意为“幸福”,故名。1989年设立。德吉村在县驻地扎木镇东北方向33.9千米,北距曲宗藏布0.3千米,南距若巴村0.5千米。设有林扎、武巴、格、饶巴4个村民小组。人口544人。农业种植青稞、小麦、油菜。村内设有卫生所、教学点。通公路。海拔3349米。……。 |
“德吉”意为“幸福”,故名。1984年设立。南邻扎西村,东邻波堆藏布。设有德吉1个村民小组。人口120人。海拔2950米。……。 |
原下那巴群众搬迁至波密县、米林县等地,后于2018年回迁,经征求群众意见,取名为“德吉村”。“德吉”意为“幸福”。2020年6月18日新增。德吉村……。 |
据悉,德吉村原名叫姑拉村,原居住在顺陈塘公路旁边“古都塘嘎”地方。1964年,吉来普流出一场特大洪水淹没并冲走了整个村庄以后,村民被政府统一安置迁移到桑卓(萨照),乡政权旁吉德布位置上繁衍生息,当时政府领导希望全村农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取名为德吉村。“德吉”意为“幸福”。1989年设立。边境村。东南2千米处为吉勒村。77户300人。日屋镇人民政府驻地。通日屋镇到德吉村的公路。海拔46……。 |
“德吉”意为“幸福”,故名。2000年从桑珠孜区联乡、曲布雄乡、年木乡的群众搬迁至此,设立德吉村。德吉村东与胡达村毗邻,西与奴林村相连。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308人。海拔3796米。……。 |
“德吉”意为“幸福”,故名。1999年设立。德吉村南为热堆村,东为拉萨河,西南距孜仁6.6千米。设有仲萨、德吉康萨、聂堆、尼普曲果、德吉、德吉林宗萨、扎西岗、加荣、工布、沃10个村民小组。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158人。318国道穿境而过。主要旅游景点有聂当大佛、扎西岗寺等。海拔3631米。……。 |
“德吉”意为“幸福”,故名。2004年设立。德吉村北距久乐1.52千米,西距吉塘1.84千米,南距古拉村3.63千米,东距宣青4.78千米。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306人。海拔3957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