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秀水镇大竹山村位于秀水镇西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山上植被稀少,石头多,水资源比较缺乏。有农户207户,总人口1019人,人平收入2661元,贫困户115户,贫困人口486人,低保户34户,人口68人。土地面积1214亩,其中:林地面积429亩;旱地面积487亩;水田面积298亩。有泥砖房106户,人口491人,面积7172平方。通往大竹山行政村的公路硬化,但通村小组的公路硬化仍是一大难题。……。 |
因村驻大竹山而得名。大竹山,因村旁山岭长有大片竹子,故名。1948年属狮龙乡东阳村。1952年属灌阳县第二区东阳乡。1954年属陡水乡。1957年属陡水瑶族乡。1958年分设大竹山、污泥塘2大队,属黄关公社。1962年并入黄关区陡水公社。1968年属黄关公社陡水大队。1984年析置并大竹山村成立大竹山村民委员会,属黄关镇。1987年成立村大竹山公所,1995年复名大竹山村民委会至今。大竹山村……。 |
大竹山村后大山长有大片毛竹,故名。1950年成立行政村。1954年为大竹山乡。1957年为大竹山高级社。1950年至1957年间行政均属兴坪区渔村乡辖。1958年为大竹山大队,从此以后属白沙公社辖。1961年为大竹山乡,属古板公社辖。1962年为大竹山公社。1969年为大竹山大队。1984年改大竹山村,设立大竹山村民委员会,属于白沙镇。1987年改大竹山村公所。1995年复设大竹山村民委员会。大竹……。 |
宋至清朝属长乐乡洋泉团;民国属泗水乡;1950年属洋泉乡;1956年为新德一、二、新道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随阳管理区,新德一、二、新道大队;1966年新德一、二大队合并为新德大队;1981年新德大队更名为易家井大队,新道大队更名为大竹山大队,属随阳公社;1984年属随阳乡为易家井村,大竹山村;1987年属随阳镇为易家井村、大竹山,;2001年随阳镇并入官塘驿镇,为易家井村、大竹山村;200……。 |
大竹山村是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003102229。 |
【大竹山】 Dàzhúshān此村以前叫“大福山”,为“大福大贵”之意,后改为大竹山。村委会驻新屋,辖新屋、大竹山、鸣珂、大洞、田洞、小洞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69平方公里,耕地77.97公顷,229户,854人。……。 |
大竹山村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511025121999。 |
解放前,地名为大竹山村的小路直通成都,李家玉部队途径此地,与竹林中一算命大师伍发早相见,先生给李看相算命,说有将军、大官相属,李行至成都,果如相师所说,当上军长以上官衔,后回报先生,特在竹海之中江树嘴修房3间,因部队路过竹林路窄泥泞难行,故下决心从遂宁至成都修建石板大道一条,从竹海之中穿过,两旁竹林成片,面积规模数大,土地肥沃,竹子长得粗大,故得名大竹山之称。村名遂借取山名为名。1958年成立人民……。 |
因大竹林村和山台咀两村合并,原村名各取部分字而得名,故名。2013年大竹林村与山台咀村合并,取名为大竹山村,属江阳区通滩镇管辖。大竹山村距离通滩政府七公里,东临况场南临文罗村西临大坝村北临陵园,全村覆盖面积5公里,耕作面积2697.4亩,农家户一共1110户,户籍人口所在一共3892人。村里拥有南井河.沙咀上桥(已列入镇文物古桥)等天然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