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庄村位于二环线以北2公里处,属远郊村,全村234人,耕地500亩,纯农业大田村。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业与入市打工。……。 |
名称由来:据县志记载,明末,山西迁民于氏兄弟二人迁此建村前名前白塔,后改为于庄,因大于庄为兄所建,故称大于庄。人口、支部人数、党员人数、村民代表人数:大于庄现有人口746人,共199户。支部3人,党员30人,村民代表21人(其中党员6人),村两委成员6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耕地面积:大于庄村庄占地面积200余亩,耕地面积380亩。西邻小于庄村,东邻北关村,北与农科所、党校、兽医站相邻。经济状况、……。 |
因于姓人氏在此建村,且村庄规模较大,故名。1912年属西平县云庄保。1949年属出山区(七区)。1956年属出山中心乡。1957年属出山乡。1958年设立大于庄生产大队,属灯塔人民公社。1961年属出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大于庄村民委员会,属出山乡。1998年4月属出山镇。大于庄村……。 |
清代,于姓从县城(今秣陵镇)后吴庄迁此,先搭庵,后建房,经营数十年,人丁兴旺,成大村,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三区。1958年成立大于庄生产大队,属官会公社。1968年属王明口公社。1983年改为大于庄村民委员会,属王明口乡。2001年属王明口镇。大于庄村……。 |
大于庄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625210204。 |
清康熙年间,于姓人从老贵庄(今属宜路镇)迁此定居,因庄大,故名大于庄。1949年10月属鹿邑县石槽区。1951年5月属郸城办事处石槽区。1952年8月属郸城县石槽区。1959年建立大于庄大队,属石槽公社。1983年大于庄大队改为大于庄村民委员会,属石槽乡。2000年7月撤乡设镇,属石槽镇至今。大于庄村……。 |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钱、于两姓居多,取名为钱于庄,后姓钱的绝嗣,更名为大于庄。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二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二区。1956年濮县并入范县,改属山东省范县濮城区。1958年设立濮城公社大于庄大队。1964年范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南省,属河南省范县濮城区。1968年区改公社,属濮城公社大于庄大队。1973年划归辛庄公社。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属辛庄乡。1984年农……。 |
清代,于氏家族的一支从六营岗迁居(今大于庄)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搭房建屋,袁氏家族也在此定居,两姓家族相处融洽,后经两氏人协商,因袁氏家族人口较多,称为袁庄,后来袁氏家族逐渐外迁至绝户,后经族人决定,改称大于庄村。又因民委员会位于大于庄,故名大王庄村民委员会。1958年8月,成立大于庄生产大队,属玉皇庙人民公社。1968年属红卫人民公社。1975年3月属练城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为大于庄村民……。 |
清乾隆年间,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故名于庄。后其族人南迁建新村,此地人口众多,取名为大于庄。1948年属郭楼区。1956年属张集乡。1958年属胡桥人民公社,名为大于庄生产大队。1975年从胡桥析出,属张集人民公社。1981年属歧河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属歧河乡,名为大于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于庄村:位于歧河乡东南4公里处。……。 |
大于庄村位于镇政府西北2公里处,全村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人口2156人,耕地面积2227亩,主导产业辣椒、玉米、竹副业,荣获人居环境工作先进村、双示范村创建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历史上多有于姓人家迁居于此,人丁兴旺,遂取名大于庄。1958年,建立于庄大队、有余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于庄大队更名为大于庄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大于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有余村并入大于庄村,同年随界牌乡并入界牌镇。大于庄村:位于界牌镇西南3公里处。……。 |
大于庄村是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1428103277。 |
大于庄村是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田庄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427204240。 |
大于庄村是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113003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