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大集村

大集村

  目前,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024人,耕地面积1100亩。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1名。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庄庄通道路6公里。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场4个,“双培双带”先锋基地1个,大户能人1个。辖区内企业一个,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235元,外出务工15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1……。
  大集村位于黄坝乡西部,西刘集乡接壤,2006年由原汤郢村、大集村、杨井村合并而来,全村共有人口3558人,耕地4949亩,党员73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全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提倡科学种田,提倡科技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
  因早年间在此地设有集市,故名。1949年隶属于山门区山门乡;1958年隶属于山门公社山门管理区;1961年为山门公社大集大队,;1983年为山门乡大集村;2004年为山门镇大集村至今。民国时期为保甲制,1949年初为大集村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至1958年为大集农业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为大集生产大队,1983年至今为大集村村民委员会。大集村……。
  清末属玉山一里;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三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大集乡;1949年全县划分为五区一镇,属第二区;1950年属皮泗海、洪山、新塘渡等乡所辖;1956年合作化时,组成建国、建华两个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建国、建华两个大队,属朝阳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人民公社;1971年合并改为大集大队;1984年改大集村,设大集村村民委员会,属大街……。
  大集村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李新庄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2109219。
  因历史上云龙、洱源至乔后的马帮大部分集中投宿于此,农户也逐渐增多起来,形成大集村;又因村委会驻地大集村,故而得名。解放初属剑川县第五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剑川县胜利人民公社(乔后)白衣管理区,1961年10月剑川县撤大县为剑川县、洱源县(含原邓川县),同时将原属剑川的乔后公社划归洱源县。1963年撤社改区,原管理区改为小公社,为乔后区大集小公社,1970年撤区改社,恢复三级人民公社,原小公……。
  大集村面积约6.3平方公里,分9村民组,404户,1045人。耕地470亩,林地7043亩。主产茶叶面积1485亩。为革命老区。明代属仙都乡,民国前期为集川乡,民国后为景云乡,1956年为三合公社,1981年为前路公社,前路乡至今。在前路东南5.4公里山谷。海拔440米。村舍沿山涧呈带状分布。据传,因地处深山僻谷,从前村落分散,常遭匪盗劫掠,后逐渐聚集一地,故名。又因方言“集”与“日”音近似,遂俗……。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