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代店村

代店村

  (一)代店村简介代店村位于凉亭乡西南部,是凉亭乡南大门的咽喉要道,与茶岭镇年丰村、谭桥村、本乡磨山村、青山村、四武村相邻。面积5.2平方公里,3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800户,3224人,外来人口15人。本村有鸡留桥至金鸡笼公路穿越而过,年丰至青山村道6.8公里,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基本完善。 (二)代店村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调查了解,代店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依靠外出打工经商赚钱。据统计……。
  该地旧时因戴姓人家居住较多,并有城堡,称戴家堡。后又开有骡马店,称戴家店,后雅化为代店。1958年9月,称长口子生产大队所辖生产小队。1959年1月,改称戴家川生产大队所辖生产小队。1961年5月,新设戴店生产大队。1968年改称红旗大队。1972年改称戴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称代店村村民委员会。代店村……。
  代店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地处岑(巩)-石(阡)公路与龙江河流域两侧,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2个,共370户1620人。其自然条件优越,村内有风光秀美的朱木林,是我镇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场所。由于代店村资源丰富,被镇政府列为杂稻制种示范点,并通过多年来的种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为全镇杂稻制种基地之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0年底以来,投资了260万元对代店村梅家园……。
  古时候一个姓氏的人家开一个饭店、旅店,给过路客人提供食宿,因此取名代店。明清属唐县青泥保(老马湾旧址)。1948年属桐柏区唐西县第六区(驻刘斌桥)王竹园乡。1950年属唐河县第六区(区公所驻桐河,曾驻张监庄)王竹园乡。1953年属源郊区王竹园乡。1958年建代店大队,属源潭人民公社。1968年撤区并社,属源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代店村民委员会,属源潭乡。1985年撤乡建镇,属源潭镇。代店村……。
  唐代名大路村。明初,朱、赵、陈三姓在此开饭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官路两旁开店有七、八家,明末取“大家都来的此开店,大家都来买东西”之意改村名为大家店。民国时官兵认为大家店是给大家开的饭店,常在此吃住不给钱,因而改为代家店。1949年简称代店。清乾隆七年(1742)属西路十二都。清宣统元年(1909)属三西区九都。明末改名大家店。1945年属大召乡。后改为代家店。1948年属三区。1949年简称代店。……。
  洪埠乡代店村位于洪埠乡政府东北方,距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七支渠和东干排贯穿其中,辖18个居民组,总人口4860人,1085户,耕地3335亩。随着社区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洪埠乡代店村自来水厂、博爱卫生站等重点工程项目都在代店村落户,给代店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代店村有一支精诚团结、克己奉公、务实创新的“两委”班子,村“两委”干部共计7人;也有一支同心同德、脚踏实地的党员队伍,共有2个党支部小组……。
  有一知名度较高的店铺,名“代店”。1984年,因行政体制改革,设群众自治组织,故名代店村村民委员会。清属荆门州平泰村;民国属荆门县一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荆门县张场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建立代店农业合作社,仍属张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代店农业合作社改为代店大队,属团林人民公社张场管理区;1984年,体制改革,代店大队改为代店村,属张场乡;1987年,属团林铺镇管辖。代店村……。
  代店村基本情况简介代店村位于镇政府西南7公里处,属纯回民村,属井灌区,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836亩,人均2.3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123.1亩。辖7个村民小组,780户4180人;该村主要以枸杞、玉米种植为主,枸杞留床面积4100亩,玉米1800亩,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代店村坚持以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以“支部抓能人,能人建基地,基地促发展”为思路,突出以支部……。
  代店村位于纸坊镇洙赵新河南面,嘉金线从村中横穿,全村总人口为2309人,705户,全村总种地面积为1622亩,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石材加工。村里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村里安装有线电视、自来水等基础设施。……。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