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大陂村

大陂村

  大陂村位于光泽县鸾凤乡西南部,地处城郊距城4公里,有17个自然村,划分为15个村民小组,566户,2259人,全村占地面积2.6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2万亩,生态林面积8251亩,耕地面积3095亩,村部坐落在林场小组,沿路企业有小芳蛇业有限公司,鼎盛变电站,大陂机砖场,鸿建科普农庄,光泽县兴农菇业专业合作社,光泽县富源渔业合作社,光泽县恒泽水产良种场,日沙洲水电站,新坊水电站,圣农公司在我村建有……。
  明朝中期,赖氏兄弟从五华县迁入定居,因水源充足,旱涝保收,是大坑口水源的头陂,当地人称为大陂。清朝时期,隶属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隶属博罗县第六区文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博罗县三区獭子乡;1958年10月,设立博罗县公庄人民公社大陂大队;1983年11月,称公庄区大陂乡;1986年1月,称公庄镇大陂管理区;1999年3月,称大陂村民委员会至今。大陂村……。
  红场镇大陂村是省定贫困村,位于红场镇南部,为山地丘陵区,是纯农山区村,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山地面积982亩,耕地面积14亩,全村总人口430人(70户),种植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有青梅、杨梅等作物。村民姓氏有杨、钟、刘等,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生产主要有种植青梅、杨梅、龙眼、油甘等。村两委会共有干部2名,其中支委会委员1名、村委会成员2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由原来大岭下、曹陂两个自然村合并,取其“大、陂”二字,故名。解放初期,1949年至1954年为大岭初级社,曹坡初级社,1955年至1957年为大坡高级社,1958年成立双华公社,命名为大径大队(包括禾沙、黄径村)至1983年10月,1983年11月改为村,为大坡村(包括大岭下曹坡)1983年至1998年改为大坡管理区,1999年为大陂村委会至今。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大陂村位于双华镇的西部。我村委辖区……。
  大陂村位于新韶镇的北部。大陂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主要姓氏有陈、张、王、廖、赖、朱等。大陂村经济原以农业种植水稻、蔬菜为主。种植作物有水稻、蔬菜、花生、笋竹、果树等。2013年,大陂村总人口1384人。有耕地面积1400亩(种植蔬菜面积250亩,水稻面积1150亩),山林面积4200亩,鱼塘面积1000亩,村内道路全改建了水泥路,周围种上花草树木。……。
  大陂村位于九龙镇西部,总人口3042人,全村总面积6.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4亩,辖12个村民小组。大陂村交通、通讯方便,省道348穿村而过,大陂村除西北部高占顶山外,其余是石灰岩山,景色秀丽,耕地多为石灰岩山之间的洞田,村民向来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兼种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生产自主权扩大,致富的道路拓宽,农、牧、副业等迅速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大……。
  迳头镇大陂村位于迳头镇政府中心,全村共有890户人,共计4100人,党员100名,耕地面积1700亩,山地面积2.8万亩,下辖29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探讨新形势下的新办法,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大陂村委会地处本乡南面,距乡政府驻地0.6公里。东面为茅山岭,西面为茅坪村,南面为杜菜村,北面为秤架村。全村总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20亩,其中水田1044亩,旱地476亩。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花生、蔬菜。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490户229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2人),村“两委”干部8人,党员67人。全村属平原地区,海拔106米。保留有原秤架人民公社旧街3……。
  最初隶属于海丰县龙溪都。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大陂驿,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大陂村,为龙溪都十五堡之大陂堡,明嘉靖四年(1525年)随龙溪都从海丰县划给新建的惠来县管辖,民国期间曾设保长作为村的最高权力机构,1958年划给陆丰县甲西公社管辖,1972年划归甲子公社,1973年划归南塘公社,1974年又划归甲子公社,1983年设为大陂乡,划归甲西区,1987年改为大陂村委会,1994年改为大……。
  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大陂村位于观珠镇南边。大陂村村辖2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863户,人口4668人;全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9亩。大陂村村年平均气温为22℃一23℃,年降雨量约为1500一1800毫米,气候特征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花生、番薯,村特色经济收入有荔枝、龙眼、香蕉,上一年大陂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20万元。近年来,大陂村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
  因解放前潭口穿堤坝后,为拦水保护农田筑了3个大陂头,取名大陂。1953年叫大陂乡,1957年属安庆鸡凤大社,1958年改称大陂大队,1984年并安庆乡,1986年改村委会,1989年改管理区,1998年改村委会,沿用至今。大陂村委会位于三坑镇西北面,距镇政府2.5公里,村干部4人,全村总人口2547人,总耕地面积1970亩,共12条自然村,以种植水稻为主。……。
  1951年称大陂乡,1956年12月并入层坑乡,1958年称新建红旗公社三团八营,1959年成立大陂大队,1983年称大陂乡政府,1990年3月称大陂管理区,1998年12月称大陂村委会,沿用至今。大陂村……。
  因周姓先民定居在内莞河环抱之中,在河道上建起一座水陂灌溉下游农作物,故名。1949年九连解放,废除国民党的乡保、甲制,成立大陂乡,1958年,内莞成立人民公社,大陂改为大陂大队,1990年1月改为管理区,1999年3月正式改名为大陂村民委员会至今。大陂村……。
  相传八仙云游四海,何仙姑和杨公仙师,字渴龙,路过此地莲花寨是,口渴就地用餐,日常餐食品有饭锅、锅盖、锅铲、勺子、杯子、盘子、台灯等奇石形似还有一间十二平方米的仙人石屋,至今还有仙印,正渴息间,发现一块仙人石堵住寨上面河流,如筑一座陂坝,因此得名大陂。大陂村在民国年代称为二堡、罗坑村为一堡。1949年9月属四区上麻乡,1951年12月属四区罗坑乡,1957年12月属麻榨乡罗坑村,1958年10月属罗……。
  自黄氏先祖月梅公落居大陂土板湖后,为了解决人民生活用水,建一座栏河陂,因为流经大陂上坣的灌水渠的地方都是大陂所属,规模较大,忠信百姓都称为“大陂”,故名。解放后1955年为大陂初级社,1956年为大陂高级社,1958年大陂队,1967年为大陂革命委员会,1983年改为管理区委员会,1988年至1996年忠信镇大陂管理委员会,1999年至今忠信镇大陂村民委员会。大陂村……。
更多资料
闂備礁鎼崯顐﹀箠韫囨稒鍋夐柛顐f礀缁犺绻濇繝鍌涘櫣闁稿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