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湾村概况 常湾村位于迎仙镇东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辖5个自然村,1020户,人口4672人,耕地4470亩。乡道韦艾路、迎长路纵横交错,穿越全村,交通十分便利。 近几年来,该村党总支、村委会注重劳务输出和规模种植、养殖的引导和培育工作。以常贯友为带动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建立了塑料加工厂,同时,引导地方规模种养大户发展地方经济,大大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 |
因以常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湾,故名。1949年属洛门区区署郭槐乡。1953年属第二区郭槐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属郭槐乡,1956年6月,撤销全部区级建置,属郭槐乡,1958年12月属红星公社郭槐乡。1962年1月属洛门区郭槐公社。1965年8月撤区并社,属郭槐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常湾村,属郭槐乡。2001年撤乡改镇,属四门镇。2005年3月谢沟村并入常湾村,并后名的村名为常湾村。常……。 |
元代,常姓由常老庄析出建村,位于河湾处,故名。1928年属新蔡县韩集区。1941年属李桥镇。1948年属新蔡县二区(李桥)。1958年属李桥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常湾生产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0年属李桥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常湾村民委员会,属李桥乡。1985年属李桥回族乡。1987年12月属李桥回族镇。常湾村……。 |
因洪河故道围绕两面,其常姓人氏在此建村,故名。原属郾城县东南区。1945年6月属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属郾城县四区。1951年属郾城县九区。1954年属西平县老王坡区。1956年属五沟营中心乡。1958年设立常湾生产大队,属跃进人民公社。1959年属老王坡人民公社。1962年属五沟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常湾村民委员会,属五沟营乡。1995年属五沟营镇。常湾村……。 |
清初,申姓始居,以地处清水河湾道处,得村名申湾。因后无申姓后人,常姓迁入,改称常湾。清属唐县长秋保(今长秋村)。1914年属沘源县。1923年属唐河县城关区。1931年属上屯区。1941年属城关区上屯联保。1945年撤区属上屯乡。1948年属唐南县第七区(驻上屯)。1949年属唐河县第七区(驻昝岗)。1953年属上屯区马营乡。1956年撤区,属上屯中心乡。1958年建马营大队,属上屯人民公社。19……。 |
常湾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06202。 |
常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濒临沱河拐弯处,取名常湾。1956年属常湾高级社。1959年成立常湾大队,属酂阳公社。1975年划入蒋口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更名为常湾村民委员会,属蒋口镇,至今。常湾村:位于蒋口镇西北5公里处。……。 |
常湾村位于龙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1.5公里,紧临郾襄路,交通十分便利。行政村下辖郭湾、常湾、冯湾三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0余户。人口3030人。耕地面积2750亩,只有党员82名。村干部6名,其中支部委员5名,村委委员1名支部委员、村委委员交叉2名。经济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基础产业是种植小麦、玉米和食用菌种植。养殖以养殖鸡、养猪为主。全村95%以上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
1961年为凤镇区黄金公社的常家湾大队;文化大革命时常家湾大队更名为谷丰大队,1981年谷丰大队改名为常湾大队;1984年为黄金乡常湾村;1997年属小岭镇常湾村;2015年设立常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常湾村……。 |
因常姓居多又住在河流湾道处而得名常湾村。1958年得名常湾大队,2014年撤销先进村,合并为常湾村,命名为常湾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地常湾村,沿用至今。常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