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位于涿州市西南方向,全村共有人口1560人,党员46名,全村共有耕地3000亩,两委建全。 ……。 |
常村村总人口810人,243户,村庄占地200亩。耕地面积2160亩,党员30人。常村中学驻地。该村为传统农业村,主要为玉米、小麦间作,年均粮食产量687吨。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劳动力农闲时部分外出打工。……。 |
常村位于赵各庄镇西,静王公路北侧,370户,1603人,党员39人,村民代表23人,耕地2151亩,经济以农业和塑料加工为主。……。 |
常村位于卧佛堂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5公里。占地面积337.35亩,总人口798人,168户。耕地总面积1039.75亩.农村经济以玉米、小麦等作物为主,人均收入0.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外包土地租金收入为主,常年均收入约1.5万多元。年年完成计划生育任务,社会治安稳定,多年来未发生过刑事案件。人居环境日渐改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
常村村位于泊头市最西部,距西辛店乡政府3公里,东与阜城县交界,全村260户,总人口1057人,劳动力435人,耕地1275亩,现有党员19人。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有机井4眼,大型农机具4台套,养殖业以养鸡为主,一个大户,现存栏2500只。有通往村子的砖道300米。村内砖道400米。……。 |
阜城镇常村现有人口646人,共有184户,耕地881.06亩,现有党员人数30人。两委班子成员共有3人,村书记潘存良,村主任闫福章、村会计高月华。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部分村民种有大棚,共计300亩,主要种植樱桃西红柿、西瓜和蔬菜,村中无集体收入及集体资产。……。 |
常村村位于召陵镇东部。距离镇政府2公里,南邻出翠刘村,北邻新北环路,东邻后油李,西邻寺后郑村。现共有人口2439人,其中党员63名,耕地面积约1850亩,农户515户。由6个组组成,主要产业种植业、电料加工。村内有万邦、德瑞龙公司。由一个召陵区回民学校和一个幼儿园。村室坐落于村南部。……。 |
是以姓氏得名。历史上曾叫后李官寨,而李官寨也称常村为后街。后来以常姓居多而得名常村,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常村”。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1958年成立常村大队,隶属梁庄公社。1984年成立常村村民委员会,隶属梁庄乡。1998年梁庄乡撤乡设镇,称梁庄镇常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常村村……。 |
明代末年,村东有两座桥而得名“双桥村”。1947年土改时因街长达三华里,故人们称它为“长村”,后演变为“常村”。1958年建队,称东常村大队,称西常村大队,属延津县半坡店公社。1962年归回滑县,称东常村大队,称西常村大队,属滑县焦虎公社。1963年属滑县半坡店公社称东常村大队,称西常村大队。1983年设乡,称东常村民委员会,称西常村民委员会,属半坡店乡。2018年乡改镇,称常村东街村民委员会、称……。 |
明洪武年间,常姓迁此建村,故得名常村。1949年为常村,属小店乡。1958年为常村大队,属樊庄公社。1964年属小店公社。1985年为常村村民委员会,属小店公社。1995年属小店镇。2006年,由延津县划归红旗区管辖,为常村村民委员会,属小店镇。常村村……。 |
明初建村,因当时顺官道而建,绵延2.5千米,得名长村。建国后,因辖区分布范围变化,已名不符实,故改村名为常村。1949年属西华县六区。1958年为常村大队,属逍遥公社。1984年为常村村民委员会,属逍遥乡。1985年撤乡建镇,属逍遥镇至今。常村村……。 |
常村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常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0422107213。 |
常村村是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610430103215。 |
相传该村先由姓常的在此定居,故取名为常村。1961年12月,设立常村生产大队,1984年3月,撤销常村生产大队,设立常村村民委员会。常村现有184户913口人,全村有耕地1400亩。种植、养殖和务工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多地少,村民增收的难度较大。……。 |
常村,古称锦云乡,相传明朝中期此地多为常姓人居住,古称常村。明、清时期为常村,属襄陵县管辖。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隶属前进公社。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常村大队,归古城公社管辖。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常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古城镇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