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们都叫草地坝,分村以来叫草地村。草地村1950年为上草地公社,下草地地公社。1952年上下草地公社合并,改名为草地村至今。草地村……。 |
村处白山东南茅草之地,为区分后草地,故名前草地。民国时期属第五区。1949年属张茅区。1958年设草地大队,属张茅公社。1984年社改乡,大队改称草地村民委员会,属张茅乡管辖至今。草地村……。 |
1958年设立下草地生产大队,属旧县人民公社;1961年属黄章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下草地行政村,属黄章乡;1989年改设下草地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潘尧科村、下草地村合并,合并后称为草地村村民委员会,属永乡镇黄章便民服务中心。草地村……。 |
草地村解放后,1951年共有六个小村,统称蒲城县银光村,1958年转称翔村人民公社,1959年由申家墩分为三组,七组。下沟村分为六组,八组。1993年人民公社变更为翔村乡草地村村民委员会。2015年镇村改革,撤销上王镇、翔村镇,合并设立尧山镇,属尧山镇至今。草地村……。 |
汉武帝在甘泉宫避暑时,此地为牧马的草地而得名草地村;1958年,取其所辖上草地、下草地、西草地等3个自然村村名的后两字而得名草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更名为草地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10月,东步村上并入该村。2019年撤村并村时,撤去后旨头村并入草地村,设置草地村村民委员会。草地村……。 |
该村原是一片草滩,蒙古人到五台降香,经南小寨永宁寺时,在此放牧,后人定居,故名草地。1、名称沿革:1955年称草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入高级社,更名草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草地生产大队。1984年体改时更名为草地村委会。2、隶属关系沿革:1949年属三区,1953年属三区清水河乡,1954年属清水河乡,1956年属曹四老庄乡人民政府,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属亲……。 |
草地村位于镇驻地东北1.5公里,乡村公路1公里处连接津围公路。180户675人,其中农业人口630人,非农业人口45人,农村从业人员325人。除汉族外,有壮族6人,满族1人。聚落呈东西向长方形,占地12.8万平方米。村内有东西走向街道3条,南北走向街道1条。皆为砖木结构平房住宅。明永乐年间成村于野草丛生之地,故名。2011年有耕地913亩,其中粮占耕地857亩,主产小麦、玉米,兼种棉花、油料及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