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营村位于朱明乡政府西部9公里处,辖13个村民组,现有625户,3053人。其中有非农业人口22人。全村少数民族24户,122人。目前年轻劳动力1257人中外出务工人员有718人。村境内山高坡陡、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行政区面积4600亩,山林草坡1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95亩,我村以发展烤烟为龙头,核桃、畜牧业为替代产业。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 |
白营村是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0826105204。 |
明初白姓建村,清初山西白姓兄弟二人迁入,很快发展到13家,与原白姓和睦共处亲如一家故名。清末属岳庙坡保。1936年属瓦店区岳庙乡。1937年属瓦店区民治乡。1949年属刘宋营区岳庙乡。1958年成立白营大队,属瓦店公社。1982年更名为南白营大队,属瓦店公社。1984年成立南白营村民委员会,属瓦店乡。1985年乡改镇,属瓦店镇。1994年撤地设市建区,属宛城区瓦店镇,至今。白营村……。 |
明末白姓自山西迁来建村而名。清朝末年属柏树坟保。1936年属三区古柏乡。1937年后属桥头乡。1949年属新店区柏树坟乡。1958年属新店公社柏树坟大队。1961年设白营大队,属新店区柏树坟公社。1968年撤区并社,属红泥湾公社。1984年设白营村民委员会,属红泥湾乡。1994年撤地设市、同年撤乡改镇,属宛城区红泥湾镇,至今。白营村……。 |
据春秋时齐国君齐桓公(?~前643年)在此地领兵作战。桓公一郝姓将军在此安营,后取村名郝坛营。元末明初战乱,村庄覆灭,仅存一白姓人家,故将此村改名白家营,新中国成立后简称为白营。1950年,设村。1958年,成立汤阴县白营公社白营生产大队。1983年,社改乡,队改村,称白营乡白营村民委员会。2011年,乡设镇,称白营镇白营村民委员会,其名称沿用至今。白营村……。 |
传宋代这里安过兵营,后白姓迁来居住,故名白营。1949年属五区。1955年属周堂乡。1958年为周堂人民公社丁营生产大队。1961年为周堂区白营生产大队。1965年为周堂人民公社丁营生产大队。1984年为周堂乡白营村民委员会。1986年为周堂镇白营村民委员会。白营村:位于周堂镇以东2公里处。……。 |
白营村地处芦集乡南部,距离乡政府7.5公里,距离淮滨县城26公里。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现有7个村民组525户2574人,可耕土地面积1862亩,种植结构以弱筋小麦、优质花生为主,养殖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务工收入,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及小杂粮等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葡萄、蔬菜。村内土地面积少而贫瘠,抵御自然抗灾能力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产……。 |
白营村位于镇西南湍河岸边,隔河与十林镇为邻,下辖白营、白庄两个自然村324户,其中白庄3个村民小组,白营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8人,总面积1756.1亩。 白营村由于地处湍河岸边,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特种经济,近几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农村,在政府的引导下,白营村立足自身条件,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杨树经济,杨树林初具规模,已达257亩,为杨树深加工奠定了基础;村委班子通过外出考察,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