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白米村

白米村

  沙河镇白米村位于滁州市北郊,东有清流河流过,南临滁定路,滁沙路沿南北方向横穿白米村,北面坐落着白米山林场。村下辖25个村民组,人口接近5000人,拥有良田13000余亩。1个党总支,108名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其中女党员8名。白米村支部两委干部7人,具体分工如下:谭玉龙:书记,负责全面工作;王如江:主任,负责财务工作;张春婷:主任助理,负责协助村主任的各项工作;孙胜年:组织委员,负责组织工作;……。
  白米村是广西玉林市北流市清湾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981121203。
  白米村,俗称白米凹村。以其所在地民间传说命名。相传明朝嘉靖21年,朝廷征粮纳税,差役命该地农户将稻谷加工成细米装于囊中,用骡马驮运。不料,一小马驹发飙狂奔,将背上驮运的三斗米袋划破,白米洒落整个洼地,白花花一片,饥寒交迫的贫苦农民无不痛惜,寄希望洼地里都能长出白米。让贫苦农民都能过上有白米吃的美好日子,故称此山洼为白米凹,附近自然村落为白米村。民国时期隶属栗子坪联保。1952年建立新政权,隶属六区……。
  白米村位于集镇中心,全村共有43个村民小组,1713户,5963人,耕地5320亩,在职村组干部14人,党员163人,村民代表151人。2013年实现三业总值,20.3156亿元,人均纯收入172780元 。具体情况如下:一、建立组织,重视创建我村成立了以村党委支书为组长,其他村干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督查创建工作,确立了创建泰州市小康示范村的指导思想,加快全村经济建设和全民实现小康的发……。
  白米是由原渡头、增光、白米、唐村合并而成的,是张浦最大的行政村,位于张浦西北侧,坐落在吴淞江畔,面积6.18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户籍人口5837人,外来人口近1.5万。近年来,白米村始终坚持以“富民强村”总揽全局,促进全村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2年村级集体收入601万元,可支配收入419.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33元并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生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长宁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南头乡。合作化时由白米,胡家岭,南岗等初级社转入裕农高级社。1958年成立白米大队,属罗湖公社。1961年属南头公社,1965年属新积公社,1968年属罗湖公社。1984年8月改名为白米村民委员会。白米村……。
  白米村是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河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60502170210。
  负责白米、山头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因原住户白姓人口代代兴旺,故被称为白糸(mi),“糸”被谐音写成“米”字。1961年为白米大队,属红山公社;1983年为白米大队,属柏山寺公社;1984年为白米村村民委员会,属柏山寺乡管辖至今。白米村……。
  因此地主要栽培小白谷,故得名白米庄,村委会驻白米自然村。解放初为洱源县第三区白米乡,1956年为凤羽乡白米高级公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凤羽人民公社源胜管理区,1963年撤社改区,原管理区改为小公社,为凤羽区白米小公社,1970年撤区改社,恢复三级人民公社,原小公社改为大队,为凤羽公社白米大队,1984年4月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制,重新建立区乡,为凤羽区白米乡,1988年在此进行区乡调整……。
  因该地产的稻谷碾出的米较白,故而得名白米。1952年属四区管辖名白米乡;1953年属六区管辖名白米乡;1958年属两河公社管辖名白米管理区;1962年属两河区管辖名白米小公社;1969年属两河公社管辖名白米大队;1984年属两河区管辖名白米乡;1988年属两河乡管辖名白米办事处;2000年属两河乡管辖名白米村民委员会;2013年属两河镇管辖名白米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白米村……。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