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以白姓人氏聚居,且渭河在村前流经,故名。民国时期属天水县第五区,后属新丰乡。1949年属青龙乡。1959年属沿河乡。1955年2月属南河川乡。1958年属吕二沟公社。1960年属三阳川公社。1961年7月至1983年属南河川公社白家河大队。1984年至2003年为南河乡白家河村。2004年至今未花牛镇白家河村村民委员会至今。白家河村……。 |
白家河村位于灵寿县陈庄镇,地处山区,距县城40公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区域面积1500亩,耕地172亩,主要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部分岗次坡地以栽种板栗、核桃为主。1958年修建横山岭水库,全村搬迁至水库北岸。村民居住在长约1.5公里的正南路两侧,分为主村和草房石庄,东邻王家沟村,西邻韩信台村,201省道东西贯穿,北有青山,南有绿水,是发展特色旅游和生态康养的首选之地。……。 |
白家河村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2826102999。 |
白家河村大全 (一)概况 泄滩乡白家河村位于泄滩乡东北部,距秭归县城150公里,处于黄家中心地带,由黄家中心小学、白家河村委会、白家河村卫生所以及周围10余户商铺、30余户农户组成一个自然集居场,因白家姓氏加山麓小河而得名。南与柴家湾村交界,西与黄家山村相望,东与水田坝乡茶园村接壤,北与九条岭村毗邻。全村海拔在400米至1500米之间,当地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现在白家河村的地势地貌:“上起长岭下起河……。 |
此地地势低洼,水涨时之间白水汪洋而取名。1961年称白家河公社;1981年称白家河村;2008年由原来的白家河村、龙家湾村、廖家洲村三村合一,称白家河村至今。白家河村……。 |
1958年成立白家河大队、麻家河大队、刘铁河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白家河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麻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刘铁河村村民委员会、白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白家河村村民委员会。白家河村……。 |
白姓人家最早居住在河边故名。1939年属通仁乡,1958年为少华公社白家河大队,1967年文革更名为红卫大队,1972年恢复为白家河大队,1984年为少华乡白家河村委会,2001年撤少华乡并入莲花寺镇,为莲花寺镇白家河村委会,2014年撤党家河村委会并入白家河村委会,属莲花寺镇,至今未变。白家河村……。 |
相传旧时该村内有一条河,白姓在此居住。明代属王堤里管理;明崇祯七年(1634)属对竹里;1918年实行区村建制,1923年属二区管辖;1979年12月,属康和公社白家河大队管辖;1984年12月,改行乡村制,设立康和乡白家河村民委员会;2002年12月14日,撤乡并镇,康和乡并入对竹镇,设立对竹镇白家河村民委员会;2020年4月8日,将闫家堰村民委员会并入白家河村民委员会,属对竹镇管辖至今。白家河……。 |
白家河村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大仁庄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225213999。 |
一、基本情况白家河村位于英言乡西部河槽,与古城交界处,离英言街有五公里。全村有三个自然庄,四个居民组,108户,418口人,劳动力200余人,人均纯收入600-700余元。以农业为主,主要是辣椒、烟叶、杂粮、小麦等作物,危房危窑占人居住房屋的30%,但因无水源,受地形地貌的限制,老百姓均是靠天吃饭,所以说白家河村的经济仍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二、产业发展状况本村历来产业以小麦为主,附带少量烟叶、辣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