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旧时的田租为八斗一亩,故名。唐末初,始祖林公自霞浦七岩定居八斗,八斗村原属福安县上白石公社管辖,旧称福安县界西里七都文通境八斗村,1983年设立八斗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八斗村……。 |
因此地址有八斗田地,故名。1954年至1957年为八斗村,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八斗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八斗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八斗生产大队,设立八斗村民委员会,简称八斗村委会。八斗村……。 |
村中有田8斗,故名。村委会驻地。在镇西南6.2公里,大伦山西北方,海拔400米。系畲族行政村,畲族人口约占一半,以钟、兰姓为主。现辖八斗、大林里、葛藤凤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18户,575人,大学文化6人。其中畲族人口293人。耕地575亩,林地11000亩。以农为主,主产水稻、茶叶,水果产品以脐橙为主,林业主严重毛竹。日用商店有4间,年销售值约14万元。有小学教学楼1幢,灌溉水渠6条。有百……。 |
因驻地八斗(即八斗大屯、八斗小屯)得名。侗语“八”为口之意;“斗”为饭瓢。八斗因处于形似饭瓢的山冲口,故名。1930年为八斗大村、八斗小村,属八江乡。1949年为八斗村。1953年改八斗乡,属八江区。1958年改八斗大队,属北京公社。1959年属八江公社。1984年改八斗村,设八斗村民委员会,属八江乡。1987年改设八斗村公所。1995年复设八斗村民委员会。2015年属八江镇。八斗村……。 |
原名八斗舍。位于一尖山区,仅有“八斗”面积的农田,气候寒冷,水稻产量低,民国时期桐梓河乡公所汤蔚文乡长到此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舍免此地的农业税而得名八斗舍,2006年更名为八斗。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上乡童子里;民国曾属桐梓河联保;1951年属十三区桐梓乡;1956年属青石指导区桐梓乡同升十二社;1959年为青石公社桐梓十二大队;1961年属青石区桐梓公社九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更名为八斗舍大队,……。 |
明万历九年(1581)形成该居民点,因居民点有一块本地范围内最大的水田八斗田,且村庄建在垅上,故得名。清光绪十五年(1889)属福庆里二甲;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第三区;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福庆乡;1950年属第四区率洲乡;1951年属第七区率洲乡;1957年属三溪区率洲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八湘乡;1959年属三溪公社八湘管理区八斗垄大队;1961年属三溪区八湘公社八斗垄大队……。 |
八斗村是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野鸡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521114231。 |
八斗村是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淦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30221107221。 |
八斗村座落在万安县窑头镇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典型的丘陵地形。全村总面积大约为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07亩,林果面积250亩,可养殖水面880亩,荒山荒坡面积14500亩。全村下辖17个村小组,13个自然村,650户2900人,党员65人。2012年人均收入为5720元。八斗村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油茶、水稻、水产、百合种植等特色产业,2013年引进百合种植产业,力争年内种植面积20亩以上,……。 |
八斗是清朝年间,张姓人家有人到平地,即现在王家坪、中坪、下坪、东平、九掌坪、太阳坪、梨花坪、西坪,故名八道坪,后谐为八斗坪,故名为八斗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八斗大队,归关桥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大队改村委会,将八斗从关桥乡划出归双河乡管辖2003年合乡并镇时八斗村委会归双贾埫管辖。2007年划入关桥乡管辖。八斗村……。 |
取“才高八斗、文才高超”之意,希望本村多出人才。1983年属大岩乡,1997年区划为仙市镇,2005年区划调整由富顺县划归沿滩区管辖,名称沿用至今。沿滩区仙市镇八斗村所辖幅员面积3500平方公里,现有1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47户,人口2146余人,党员人数30人,建档立卡贫困43户,贫困人118人,低保户54户。2016年人均收入5640元,村办公地点在八斗村10组,距仙市镇政府8公里。村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