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村地处博什坎渠和喀拉都外渠的分水口处,故名。“阿恰勒”,为“岔路口”。1958年称为红星公社六大队,1979年称为洛浦公社阿恰大队,1984年改称为洛浦镇阿恰勒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阿恰勒村……。 |
在现在的一小队范围内有一个坟地附近有一水渠,故得名“麻扎艾日克”,后来又从尤鲁都斯干渠引水挖渠时在此地附近形成2个渠道叉口,故得名“阿恰勒”。意为:叉口。1956年成立阿恰勒村级社。1957年成立阿恰勒高级社。1958年成立阿恰勒大队。1984年8月成立阿恰勒村委会,沿用至今。阿恰勒村……。 |
阿恰勒系,“阿恰勒”意为“岔口”,故名。解放前属第六区毛公乡。1950年属第七区英也尔乡。1958年属新芒公社(牧业社),称红旗大队。1959年改属哈拉哈塘公社。1963年又改属草湖管理区,大队沿用原名。1983年改名为阿恰勒大队。1984年乡镇建设时,改大队为阿恰勒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阿恰勒村……。 |
本村位于胜利水渠、红海水渠、园艺场水渠的交岔口,故而得名。阿恰勒,意为:交岔口。1984年命名为阿恰勒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阿恰勒村……。 |
因早年本村的位置是在两条路的交叉口,故得名。阿恰勒,意为交叉口。1984年设立为村委会,地名至今未发生改变。阿恰勒村……。 |
因此村有一个岔路口,故而得名。阿恰勒,意为岔路口。2017年命名,沿用至今。阿恰勒村……。 |
因阔坦村和库木艾日克村的水渠到此分为两叉口,故而得名。“阿恰勒”,意为“岔口”。1984年命名,沿用至今。阿恰勒村……。 |
因本村地处两条路交岔口而得名。阿恰勒,意为岔路。1950年为八区八乡一村,1955年为八区八乡第一农业合作社,1958年改为阿拉甫公社五管理区四大队,1962年改为阿拉甫区五公社四大队,1965年改属阿拉力公社为八大队,1966年乃属阿拉甫公社为十一大队,1972年归属于阿拉力公社为四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沿用至今。阿恰勒村……。 |
因此小队里的房子像小小的库房的一样,所以叫卡扎克拉村。阿恰勒村,意即,相传以前有哈萨克族人在这住过,所以叫哈萨克拉村,故名。2017年至今。阿恰勒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