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安岭村

安岭村

  历史上有安后,半岭两个自然村,在两村中各取一字,定名为“安岭”,村委会驻地为安岭自然村,故命名”安岭村村民委员会。宋属奉政乡贺恩里。元属十七都庵后村。明代与十六都等同属统一个图。清代属和丰坊半岭村。民国时期属半岭乡西尾保。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安岭乡。1952至1954年属第七区安岭乡。1955至1957年属雄江区安岭乡。1958至1962年属雄江公社安岭大队。1963年分设半岭、安后、尾洋等……。
  安岭村位于海子乡西面,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东与海子村、箐口村接壤,南与马赤黑村接壤,西与兴义市鲁屯镇毗邻,北与沙厂村接壤,国土面积约15.9平方公里。安岭村由原安岭村和原安王寨村合并而成。村委会位于安王寨组,建筑面积96平方米。有安岭组、丫口组、下鲁猛组、上鲁猛组、田坝组、落水洞组、屯上组、安王寨组、烂滩组、海马谷组、关牛洞组、麻朝组、蚂蚁冲组共13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苗、回族3个民族,共766……。
  清初,安姓从安店迁此定居,取名安岭。后安姓分支分别建村,依方位在村上边(南)的称上安岭,下边(北)的称下安岭,安岭村居中,更称中安岭。清、民国年间属唐河县毕店区。1947年属桐柏第八区。1952年属安棚中心乡。1958年称安岭大队,属安棚公社。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安岭村民委员会,属安棚乡。2007年撤乡建镇属安棚镇至今。安岭村……。
  该地东头有一土岭。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路过此村东头,刘秀在此下马卸鞍休息,将尘土抖在此地,形成马鞍的土堆,故取名鞍子岭。后讹传为安岭。清同治十二年(1873)属北乡鞍子岭保。清代末年改为牌,属鞍子岭牌。1927年属第八区(临蔡城)。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安岭大队,属安岭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安岭村民委员会,属安岭乡。1988年属安岭镇。2019年属淮阳区安岭镇。安岭村……。
  最早由安姓在此居住,因地处丘陵,故称安岭。秦代属新城县。清末民国初期属元里乡。1947年属莘乐区。1950年归闫庄区管辖。1951年并归田湖区。1953年分划闫庄乡。1956年划归桥北乡。1958年属安岭大队,属城关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伊川县。1962年分别划归桥北、翟河、龙驹乡。1964年属库区人民公社。1984年为安岭村民委员会,属库区乡。2020年7月2日,撤销库区乡建立陆浑镇,属陆……。
  安岭村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322100999。
  安岭村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06101201。
  安岭村位于南岭乡西部安则山之巅,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辖安岭、安山寺、陡角、寨西、瓦窑掌、后寨等6个自然村。总面积7.07平方公里,有耕地82亩,114户,235人,2个村民小组。90年代初移民并庄,安山寺、陡角、寨西、瓦窑掌、后寨5个自然村今已人去村空。改革开放后,安岭村依靠广阔的山坡,大力发展生态林,引进优种梨枣,使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