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乌兰县 | 隶属:海西州 |
行政代码:632821 | 代码前6位:632821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7 | 邮政编码:817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县 |
辖区面积:约122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5万人 |
人口密度:约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镇 |
地名由来:
1958年由都兰县析置茶卡工作委员会,次年改现名,乌兰系蒙古语红色之意,因境内乌兰布拉格(红水泉)得名;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象征革命政权。
基本介绍: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1078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9万人。以汉族人口居多,蒙古族为主体,还有藏、回、土等20多个少数民族。
县人民政府驻希里沟镇,距州府驻地110千米。邮编:817100。代码:632821。区号:0977。拼音:WulanXian。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四周高山矗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势低平,盐湖和沙漠广布。境内有希赛盆地、茶卡盆地、卜浪沟盆地等。都兰河自东北向西南、赛什克河自北向南流入境内。年均气温3.8℃。年隆水量159.3毫米。
乌兰县辖4个镇:希里沟镇。茶卡镇。柯柯镇。铜普镇。境内有:青海省海西州莫河畜牧场。
荣誉排行:
2025年1月,被认定为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
2023年10月,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出炉,乌兰县入选。
2022年12月,乌兰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9月,乌兰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乌兰县人口数量为3.15万人,位列海西州各县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青海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2815位。
2021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乌兰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2月,乌兰县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6名。
历史沿革:
周秦时为羌人驻牧地。
汉元始四年(4),置西海郡。
4世纪初成为吐谷浑属地。
隋大业五年(609),隋军击败吐谷浑,置四郡。
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
唐贞观九年(635),唐将率兵击败吐谷浑,成为唐朝藩属。
龙朔三年(663),吐蕃王国灭吐谷浑据有其地,隶吐蕃腊城节度使。
北宋初为吐蕃唃厮啰政权管辖。
元宪宗三年(1253),属吐蕃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明正德五年(1510),东蒙古诸部落开始入据青海,为东蒙古
希里沟镇为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面积76平方千米。辖东庄、西庄、北庄、河东4个村委会。…[详细]
茶卡镇位于县境东端,距县府驻地74千米。人口0.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10平方千米。辖区内无村(牧)居委会,驻有茶卡盐厂等…[详细]
柯柯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9千米。人口0.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回等少数民族。居民大多数是柯柯铁路段和盐厂职工和家属。总面积125平方千米…[详细]
铜普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土等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42%。面积0.3万平千米。辖都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