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五批古村落名单新鲜出炉,全省共有45个村落入选。 |
石桥塘村……。 |
位于高要区回龙镇的澄湖古村,建村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这里不仅有多座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还有村民口耳相传、留迹汗青的传奇故事。澄湖村位于回龙城镇东面,全村总人口2914人,户数783户,20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6人。耕地面积2140亩,山地面积4510亩。澄湖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支持镇政府建设步步高工业集聚基地,吸引了南海、台湾等商人在区内办厂置业,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澄湖村注重……。 |
古夏古村位于仁化县城东北方向36公里处,踞扶溪镇墟镇东的一个小盆地。村后有二座山峰,大丛山、小丛山并肩而立。村前有大河、小河二溪流合为腰带水。古夏村之村名,也就是“古老华夏后裔安居乐业之地”的意思。古夏村的165户人家,800多人口,95%都源于李氏家族,是唐朝名将李晟的后裔。宋末元初,李晟的第十七世孙李谟出任广东省左参政,此时元军大举南征,李谟带兵坚守五羊城,于景元丁丑年(公元1277年)被元军……。 |
南庄村坐落在世界丹霞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区后花园,距离国道7公里,离黄坑镇政府1公里,距离仁化县城10公里,背靠群山,依黄坑河畔,自然风光秀丽、农业特产丰富,黄坑镇境内无工矿企业,碧水蓝天,环境优美。南庄村是古老的自然村,早在清朝雍正年间由仁化县长江镇迁移而来,距今400多年历史。现在村里居住人口200多人,村民皆为刘姓。村庄拥有古建筑6座,保存较好的有3座,建筑风格颇有特色,屋盖连云,墙檐连……。 |
仁化县周田镇的风度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东坡山脚下,浈江河与灵溪河的交汇处,是盛唐名相张九龄的故里,是岭南张氏宗族繁衍发祥之地。张氏岭南始祖张君政,于唐朝贞观年间由河北范阳来韶州任别驾,携家迁来韶关曲江。第二代张子胄官越州剡县(浙江绍兴府嵊县)县令。第三代张宏愈官索卢县(即曲江县,王莽政制时改为索卢县)县丞,在当时的始兴郡清化乡、平圃驿一带置立田产,并将其父张子胄葬于清化乡的平圃山,其母葬于浈……。 |
仁化县周田镇大围村,原名翰亨村,位于灵溪上游,距灵溪墟约1.5公里,离周田镇政府20公里,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文古雅、建筑独特的山间盆地古村。这里群山环抱,灵溪河蜿蜒流淌,丛林翠绿,碧水漩清,鸟语花香,山村恬静,一派世外桃源的灵丽与祥和。也就在这高山平坝中,一道高大巍然的古城墙,围护着占地8.7公顷、186户上千黄姓人口、百多幢古宅的一个大围古村。大围村围墙内共有13排巷道古民居,青砖泥砖砌筑,青瓦……。 |
果陇村:果陇村位于省道1930线燎原路段东侧,分为五个自然村落,共有0员302人,设党总支部一个,下设党支部五个,村“两委”干部共11人。全村现有人口1.9万人,旅居海外华侨近10万人,是普宁市重点侨乡。村民收入主要靠农业、农副产业,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收取企业管理费,年收入40多万元。至2007年全村共有工业企业6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近2亿元,被广东省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果陇村由乌堆洋、鸡……。 |
碗仔(Wanzi)行政村。曾名案仔村,在普宁市区东南15公里处,有人口0.28万人,由下洋、碗仔、白马坷、龙潭、望岭、岭尾6个自然村组成。因村前有一长若案几的山丘,初名案仔村,由因村四面环山,呈凹形,状似碗,故改称今名。1957年从潮阳县划属普宁县。有耕地687亩,山地10000亩。农产水稻、甘薯。山地产青榄、青梅、油甘等。1934年张木葵领导的游击队曾在附近的鲈鳗洞地带组织反围剿伏击战,打死打伤……。 |
旧寨社区东与试验区西寨、乌石村接壤,北临榕江北河。总人口2400人,507户,面积近700亩。主要种植香蕉、柑桔等农作物。社区目前有个体户20多家,主要生产玩具微电机。社区还建设综合市场、整治村容村貌,努力创建文明新社区。榕城区榕东街道旧寨村从北宋末期便开始创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内溪河环绕,古树参天,古村传统民居建筑至今仍保留原来的格局和建筑风貌,村内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旧寨全村都……。 |
潭角村位于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东北部,东临榕江北河,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潭角村由渡头、尚礼2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渡头村。渡头村居民均姓许。元代初,许万七举进士,知武城县,后升东昌府知州,至元年间,遍游潮属山川,至磐溪都之东北,见碧水环境,田畴辽阔,林木苍翠,乃择地于此创村寨。初时以地临榕江北河,名潮临村。与锡场村庄隔江相望,古渡相通,又称渡头村,因姓许,亦称渡头许,又因村分两处,相距约1公里,后形成……。 |
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地处东江流域、九连山系,其种棉纺织历史悠久,当地所产的“墩头蓝”棉纺织印染布料以整洁柔软、厚密有度、简洁大方、耐磨实用等特点,以自然、清新、简约、和谐的蓝色而闻名东江流域。墩头村曾氏家族自明代中期迁居此地后,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发展棉纺织印染技艺,并曾自嘉应州学习踹布技术,明清时期,墩头村出产如“墩头蓝”、“墩头红”、“墩头乌”等质量优-机布料,其中以“墩头蓝”最具特色。如今……。 |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时,北联与联丰联合成立小乡,故名。1948年前为分会所,管辖各个小乡,北联为小乡。1951年北联屋第二区,区分为六个小村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马村初级社,叶村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马村高级社,叶村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北联分屋合并二大高级社为北联生产大队。1960年北联、联丰、石碣并去九莲、联丰、北联为独立生产队。1967年命为北联大队革命委员会。197……。 |
霞路村位于新会区古井镇,90%以上的村民都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后裔,因此又被称为“皇族村”。据霞路村族谱记载,1279年,宋元崖门海战,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十一世孙、上柱国大夫赵必樘在殉国前,托孤他人,留得血脉。其后代于1374年迁居霞路村,成为宋朝皇室后裔在霞路的始祖;霞路成了古战场周边几大赵宋皇裔村之一,已有600多年历史。霞路村有百年历史、参照外国城市规划而建的五福里华侨村,与蜚声中外广州陈家祠相媲……。 |
上升村民委员会古劳镇管辖的村民自治组织。位于镇区东南部,西江从村东流过,与南海市九江镇隔江相望。有水泥大道直达市区。明朝初期(约1368年)南雄珠玑巷李姓、冯姓、黄姓、邓姓等先民迁到鹤山维墩定居。含上升一队、上升二队、上升三队、上升四队、上升五队、上升六队、上升七队、上升八队、上升九队、上升十队、上升十一队、上升十二队、上升十三队、光明一队、光明二队、升平一队、升平二队、升平三队、升平四队、五一队……。 |
鹤溪村位于沙河畔上,整座古村落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民居建筑依地势而建,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为阶梯式布局。这里的古房屋都是砖瓦房结构,有很明显的明清时期广府古民居建筑风格。古村的房屋大多建于清代,不少以花岗岩做墙基,青砖到顶。大多用麻石条或红砂岩做门框,房屋上的灰塑、彩绘、木刻、石雕、砖雕等保存较为完好。一些民居屋檐下有精美的木雕。木雕上的人物图案栩栩如生。有些房屋的壁画色彩依旧鲜艳。有一幅壁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