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12]125号),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以下称三部门)决定将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等64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西南80公里处的房山区南窖乡,距108国道8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良乡52公里,距国家石花洞地止公园银孤洞原区10公里,现有村民436户,1031口人。其中:居民141户。人口295人;村支部由5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经联社有3人组成;三套班子交叉任职,平均年龄48岁。全村党员57人,平均年龄61岁。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19万元,其中:集体收入29万元,自营收入1590万……。 |
琉璃渠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内,该村以琉璃闻名,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琉璃渠村形成于元代之前,其出产的高品质页岩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琉璃渠村出产的琉璃制品历来为明、清皇宫的专用制品,解放后,这个村的琉璃制品还曾被用于建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西站等场所。为使其琉璃品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延续下去,琉璃渠村的部分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琉璃品制作……。 |
三家店村早在辽代便已成村,由于它是京西通往京城的咽喉要地因此也是过往客商的云集之处。所以,开客栈当然是个好买卖,三家大客栈便拔地而起,三家店村也因此有这三家客店而得名。但到底最早是哪三家?有人认为三家店最早的入住居民是张、曹、牛三家,也有人说是候、殷、王也曾是村中大户,总之这三家客店的老板到底姓什么,目前尚未明确答案。三家店村,位于龙泉镇东部,永定河出山口。西连太行山,东望北京湾平原,是北京城连接……。 |
爨(cuan)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更名川底下村。整个村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线条清晰,紫石和青石铺就的小径曲折迴绕,颇具江南风格,又有世外桃源之感。 山村的建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的村落似古城堡,又似山城,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它既有北京城内四合院的风韵,又有山村小巷的风光。川底下村和附近的斋堂、马栏都是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时期,该村……。 |
黄岭西村,曾是斋堂镇的重点产煤村之一,煤炭开采业是村中的主导产业。黄岭西幽静自然、物产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诸多的文物古迹和传说故事,发展利用空间非常广阔,现已开发以回归记忆、体验民俗生活为内容的古山村旅游项目。黄岭西村具有500年的建村历史。黄岭西一村三涧,现有138户、370人,村落面积6万平方米,村域面积9.74平方公里,黄岭西村曾是斋堂镇的重点产……。 |
灵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境内,距京城78公里,距109国道4公里。四周群山环绕。海拔430米,村落面积6.4万平方米,士地分布在村落四周山坡,农业经济生产为杂粮,干果以核桃著名。 灵水先人以“风水”理论择地建村,定“四神砂”而立玄武(龟形)为村形。整个村庄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前罩抓鬏山,后靠莲花山,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构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体……。 |
苇子水村村域面积9.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亩,林地620亩,荒山12388亩。现有人口420户720人,其中农户225户495人;居民195户225人。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东部,109国道芹峪口以北田庄公路5公里处。区域特色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村子民居分布在九龙八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有5座基本完好。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河上架有13座桥,其中5座水泥桥,8座石桥。……。 |
焦庄户村:市级民俗旅游村联系方式:60461250交通路线:顺31路、934路紧邻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的焦庄户村,2003年被北京市农委、市旅游局确定为市级民俗旅游村,全村共有382户,有50户从事民俗旅游接待工作,有27户为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共有1000多个床位,能同时接待1000人住宿,2500人就餐。到焦庄户民俗旅游村除了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睡农家炕、享农家乐以外,还可以参观地道……。 |
岔道村位于县城东南11.8 公里,东依八达岭长城,西邻西拨子村,南接东沟村,北毗程家窑村,村域面积11.36 平方公里,海拔约582米。村名由来岔道地处三岔路口,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因地势险要,成为历代重要交通要塞,军事要冲。元代大都至上都驿站从此通过。往西通至榆林、怀来、宣化,往北通至延庆、永宁四海,往东南通至北京,故名“岔道”,曾名三岔口,又名永安甸。岔道古城明代嘉靖三十年(1551 年……。 |
蓟县西井峪村隶属渔阳镇,清代成村,因四面环山似在井中,冠以方位而得名,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空气清新。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四周群山环抱,村内绿树敝舍,景色宜人,空气清新。西井峪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范围是在渔阳镇行政规划范围内,以西井峪古村落为中心,在饽饽山以南、府君山以北的区域,总用地面积303.9公顷。西井峪村核心保护区坐北向南,东西长约386米,南北宽约428米,总用地面积为13.4公顷,总建筑……。 |
小梁江村位于井陉县西南部,属南障城镇管辖,距离省会石家庄70.9公里,据井陉县城32.4公里,村域面积10000余亩,全村共170户,461口人,其中常住人口200余人,耕地1083亩,所属传统古村落级别。2017年誉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 ……。 |
吕吕家村位于井陉县西南部,属南障城镇管辖,距离省会石家庄69.9公里,据井陉县城31.3公里,村域面积12441.5亩,全村共136户,417口人,其中常住人口120人,耕地430亩,所属传统古村落、美丽乡村级别。2012年该村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和“河北历史文化名村”省;曾获“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市级美丽乡村”等称号。 家村为环沟口岸村,山体成天然屏障,上万棵古柏绕村四周,两万多亩山场……。 |
于家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西。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学会命名为“于家石头民俗村”。于家村也称石头村,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公元1449至1457年间中国明代的“夺门之变”的政权大变故,而“夺门之变”中的重要人物于谦本是浙江人,被杀害后,他的后人就逃到了石家庄以西井陉的太行山中,这才有了今天的于家石头村。石头村所处地理位置可谓奇特,“不到村口不见村”。因为这村建在一个四面……。 |
地都村位于冀晋交界,井陉县南峪镇辖区,东距井陉县城26公里,距离河北省会石家庄66公里,西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山水相连,全村490户,1800口人,村域面积8600亩,耕地面积1600亩。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之一,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 首批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千年古村落。因汉光武帝刘秀在此渡河而得名“帝渡”,后演变为“地都”。村落依山临河,古有“襟山带河”之称。因地处偏远,古村落……。 |
梁家村位于井陉县西部,属天长镇管辖,距离省会石家庄 55 公里,距井陉县城20公里(属县界村的,方位距离其它县界公里数),村域面积4500亩、全村共160户、475口人,其中常住人口200人、耕地639亩。 绵延的太行山山势巍峨险峻,沟壑纵横交错,不少古朴村落遍布其中,井陉县天长镇梁家村便是其中一件精美的“杰作”。行走在村子里,石路石屋、古楼古树,时间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代。土地平旷,阡陌交通,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