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王姓在此开店,称王店子,1904年兴集,名王店集。基本概况:王店居委会毗邻中清河,镇政府驻地座落于此,阜焦路穿越而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王店居委会、邹寨村合并而成。目前,辖15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720户,总人口2686人,全村耕地面积2349.59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64名。 |
因居住者姓氏得名。1968年为孙庄大队,后重名,改为顾庄大队,1984年改为顾庄村,1996年改为颍州区顾庄村建制保持至今。 顾庄村毗邻京九铁路,位于镇北部,北邻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目前,辖10个自然庄,13个村民组,631户,总人口2437人,全村耕地面积1666亩,大部分村民在北京经商。现有党员41名。 |
原余庄村和郭庄村的前身分别是1968年成立的余庄大队和郭庄大队,在1984年2月,余庄大队和郭庄大队分别改为余庄村和郭庄村,并设置村。 1996年划归颍州区,在2006年区划调整后,把余庄村和郭庄村合并为余庄村。 基本概况:余庄村毗邻中清河,南邻阜南县,阜焦路穿越而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余庄村、郭庄村合并而成。目前,辖13个自然庄,34个村民组,1176户,总人口5104人,全村耕地面积4477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63名。 |
双郢村由原来的杨郢村和原来的宋郢村合并而成。因两个村中都带有“郢”字,故而取名“双郢村”,取谐音“双赢”之意。原杨郢村和宋郢村的前身分别是杨郢大队和宋郢大队,在1992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现有王店镇后,杨郢大队和宋郢大队分别改为杨郢村和宋郢村。 在2006年区划调整后,把杨郢村和宋郢村合并为双郢村。 基本概况:双郢村毗邻东清河,南邻阜南县,依阜新高速,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杨郢村、宋郢村合并而成。目前,辖个18自然庄,24个村民组,1185户,总人口4572人,全村耕地面积5282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88名。 |
基本概况:胡庙村毗邻东清河,南邻阜南县,北邻三十里铺镇,依阜新高速,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胡庙村、胡庄村、方王村合并而成。目前,辖24个自然庄,33个村民组,1431户,总人口5996人,全村耕地面积544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82名。 |
因居住者姓氏得名。1945年属洄溜区李集乡韩寨保;1958年属王店人民公社;1962年建韩寨大队;1984年2月成立韩寨村;1992年县市合并属阜阳市王店镇;1996年阜阳撤地设市属颍州区王店镇;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与金庄村合并为韩寨村。 基本概况:韩寨村在镇东部东邻袁集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韩寨村、金庄村合并而成。目前,辖15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户,总人口4008人,全村耕地面积4733.6亩。现有党员74名。 |
在2006年的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新庄行政村和原来的连三行政村合并而成。原新庄村和连三村的前身分别是1966年建新庄大队和连三大队,在1984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现有王店镇后,新庄大队和连三大队分别改为新庄村和连三村。 1996年划归颍州区,在2006年区划调整后,把新庄村和连三村合并成为连新村。 基本概况:连新村在镇东南方,南邻阜南县,依阜新高速,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连三村、新庄村合并而成。目前,辖个18自然庄,19个村民组,589户,总人口3588人,全村耕地面积497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43名。 |
因居住者姓氏得名。在2006年的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王寨行政村和原来的唐庄行政村合并而成。在1992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现有王店镇后,王寨大队和唐庄大队分别改为王寨村和唐庄村。 在2006年区划调整后,把王寨村和唐装村合并为王寨村。 王寨村毗邻西清河,北邻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王寨村、唐庄村合并而成。目前,辖14个自然庄,28个村民组,1056户,总人口4356人,全村耕地面积3600亩,大部分村民在北京经商。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81名。 |
在2006年的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桃花行政村和原来的大任庄行政村合并而成。在1992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现有王店镇后,桃花大队和大任庄大队分别改为桃花村和大任庄村。 在2006年区划调整后,把桃花村和大任庄村合并为桃花村。 桃花村毗邻西清河,S202省道穿越而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桃花村、大任庄村合并而成。目前,辖19个自然庄,40个村民组,1140户,总人口4439人,全村耕地面积439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76名。 |
由原来的张庄村和原来的众寺村合并而成。因两个村中没有同音字,又是新建村,故名“新建村”。原张庄村和众寺村的前身分别是1968年成立的张庄大队和众寺大队,在1984年2月,张庄大队和众寺大队分别改为张庄村和众寺村;1996年归颍州区管辖,在2006年区划调整后,把张庄村和众寺村合并为新建村。 基本概况:新建村毗邻阜新高速,南邻阜南县,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众寺村、张庄村合并而成。目前,辖21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870户,总人口3343人,全村耕地面积3639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52名。 |
在2006年的区划调整中,由原陈郢和原刘庄两个村合并后更改为刘新庄村。1968年成立刘新庄大队,1984年改刘新庄村,并设置村,1996年划归颍州区,建制保持至今。 刘新庄村毗邻西清河,京九铁路穿越而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刘新庄村、陈郢村合并而成。目前,辖个20自然庄,32个村民组,1038户,总人口4406人,全村耕地面积4549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59名。 |
因居住者姓氏得名。2006年卢庄村和十八里村合并而来。1968年至1984年称为卢庄大队,1984年至1996年称卢庄村,1996年划归颍州区,2006年卢庄村和十八里村合并而来,建制保持至今。 卢庄村毗邻七渔河,西邻三合镇,S202省道穿越而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卢庄村、十八里庄村合并而成。目前,辖15个自然庄,26个村民组,895户,总人口4355人,全村耕地面积4176.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85名。 |
因居住者姓氏得名。在2006年的区划调整中由由原来的宁小行政村和朱桥行政村合并而来。1982年以前,属于三合公社,称为宁小大队,1982年之后划归十二里乡。 1984年改制为宁小村,在1992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王店镇宁小村。 在2006年的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宁小村和朱桥村合并为宁小村。 宁小村毗邻西清河,南邻阜南县,西邻三合镇,S202省道穿越而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宁小村、朱桥村合并而成。目前,辖21个自然庄,45个村民组,1575户,总人口6230人,全村耕地面积578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现有党员61名。 |
因居住者姓氏得名。在2006年的区划调整中由原来高棚行政村演化而来。原为1968年成立的高棚大队,原籍徐寺庙;1984年改制为高棚村,1996年改为颍州区高棚村,建制保持至今。 基本概况:高棚村毗邻京九铁路,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目前,辖7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516户,总人口2847人,全村耕地面积2378.4亩,大部分村民在北京经商。现有党员47名。 |
此村原先有个庙距离阜阳市十二里,后直接改名十二里村,故得名。1950年置十二里庙乡,属王店区。 1958年属王店公社,1961年成立十二里庙人民公社,属王店区。 1973年改属三合公社。 1979年建区社时,从三合、王店、城郊3个公社分出,建立十二里庙公社,隶王店区。 1979年建十二里庙大队,1983年改称十二里庙乡。 1984年2月成立十二里村,1996年1月,划归颍州区,至今依然称为十二里村。 十二里村北邻颍西办事处,东邻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工,依西清河,S202省道穿越而过,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目前,辖11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720户,总人口2840人,全村耕地面积2600亩。现有党员4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