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958年,以驻地后坝孜得名。1989年改为后坝村,因102省道贯穿全村,路两边都有河,因当时没有几座桥,大多都是垫土以坝子形式过路,路南称前坝,路北称后坝,因村部设在后坝居民点得名后坝村。1996年划归江店孜镇;2006年底与计庄合并定名后坝社区居委会。江店孜镇政府及镇直单位基本都设在后坝,非农户口人口比例较高。坝:是拦截水的建筑物,或者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建筑物。建于1958年,以驻地后坝孜命名,1989年改为后坝村,1996年划归江店孜镇,2006年底与计庄合并定名后坝社区居民委员会,使用至今。 后坝社区简介
后坝社区由原后坝、计庄两个村合并而成,是江店孜镇政府所在地。社区总人口4800人,耕地面积4200亩,商贸城暂住人口3100人。 |
蒋郢村简介
蒋郢村由原蒋郢、老蒋郢、孙台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江店孜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与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夏集镇接壤。全村总人口4800人,耕地6500亩。
蒋郢村是颍上县乃至阜阳市有名的养猪专业村,特别是利用粉渣养猪,利用猪粪制沼气,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
双集民族村位于颍上县江店孜镇东南6公里处,东与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相接,南与黄坝乡相连,人口3100人,其中回族1300多人,耕地2926亩。双集茶文化历史悠久,双集古井水甘甜,过杯口而不溢,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饮用此水可延年益寿。双集茶舍已发展到23家,双集古井茶文化远近闻名,享誉四方,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和茶经济,2006年双集村被安徽省评为“千村百镇工程”示范村。 |
2007年松王村、郝楼村、姜岳村合并为新姜岳村,驻地在姜岳,为与原姜岳村有所区别,故取名新姜岳村。解放初期,乡制初期驻地在双集,始名双集乡,1955年并入大圩。 松树2乡,形成姜岳乡,1961年建区划社时,成立了双集公社,1973年建姜岳管理区,1979年8月又改为姜岳公社,1992年3月撤区并乡,成立江店孜镇,2007年松王村、郝楼村、姜岳村合并为新姜岳村,驻地在姜岳,为与原姜岳村有所区别,故取名新姜岳村。 新姜岳村简介 新姜岳村由原姜岳、郝楼、松王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江店孜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总人口5100人,耕地面积5500亩。 |
幸福村由原左大圩、黄郢、林庄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江店孜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总人口5300人,耕地面积8100亩。幸福村由原左大圩、黄郢、林庄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江店孜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总人口5300人,耕地面积8100亩。2012年荣获“颍上县第三届文明村”荣誉称号,系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 |
杨庄村简介
杨庄村位于江店孜镇北部,2006年由原杨庄、永安、李楼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9个自然庄,共1429户,5860口人,9205亩耕地。杨庄村北与谢桥镇接壤,距江店孜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杨庄村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棉花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畜牧业中,猪、牛养殖势头良好。近年来,杨庄村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2007年被评为全省“千村百镇”工程示范村。 |
下门村简介
下门村由原下门、徐塘、刘郢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江店孜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总人口5200人,耕地面积7700亩。 |
据史书记载和村民的口述而得,很多年前有陈姓人家建村于颍凤公路侧,颍凤公路是当时村民往来的主干道,在本地称这种为“关路”,故该地称关路陈。部驻地于此,故得名为关路陈村民委员会。地理位置始终建在颍凤公路两侧,一直延续至今。 1949年属关路陈乡管理,1958年公社化时,归属于下门公社。 1973年建区划社成立下门管理区,1981年驻地迁至关路陈,1983年6月25日改名关路陈公社,同年体改中更名关路陈乡历属于江店区,1989年撤乡设镇,形成关路陈村归属江店镇管理,2007年调整村级区划,与江大郢、尚庄三村合并定名为关路陈村后历属于江店孜镇,沿用至今。 关路陈村由原关路陈、江大郢、尚庄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江店孜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总人口5300人,耕地面积6700亩。 |
明初,山东李氏迁徙至颍上地区建庄生产生活,此后在村中建庙,因村中人多为李姓族人,且因庙闻名于外,故时人称此村为李庙村。后因岁月变迁,时代更迭,古庙年久失修,后不复存在,但李庙之村名延续至今。今人在原址上筹建新庙,尚未完工。后李庙村隶属关系几经变化,2007年三村合并,因李庙村规模较大,所以三村合并后仍称李庙村。1949年属于李庙乡,1958年属于李庙公社,1989年改名李庙村,2007年与李圩、汪楼三村合并定名为李庙村。 李庙村由原李庙、李楼、李圩、汪楼四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江店孜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总人口5300人,耕地面积83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