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北村位于迎仙镇北部,距镇政府0.5公里。辖11个自然村,860户,人口4985人,耕地3683亩。 该村位于迎仙集的北面,镇政府所在地就在该村。近年来,该村依托特殊的地理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百杂业,鼓励年轻有志之士发展规模养殖业,运输业等,大大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临泉县有名的美味小吃迎仙板鸡即为该村特产。 |
迎南村位于“杂技之乡”迎仙镇南部,距镇政府1公里。辖6个自然村,1206户,人口4519人,其中党员58人,耕地2700亩。设总支部1个,分支部2个,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
迎南村有一半自然村在迎仙集上,依托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多地少,该村两委班子利用民资,发掘民智,带领村民走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弥补土地量的不足。工商贸加一体化,规模养殖科学化。该村现拥有规模养殖户2户,拥有粮食收购点达百万吨以上的就有6户,小磨香油作坊加工点10多处。郑小庄的“三轮经济”,集上的百杂发家,韦老庄的白塑大棚等等,为迎南村的发展点缀着希望的火花。 |
钟庄村村情概况
钟庄村位于迎仙镇东部,距镇政府1公里,紧靠迎仙集。辖5个自然村,下设27个村民小组,65名村民代表,47名党员。全村有826户,人口4588人,耕地3417亩。钟庄村于2010年新建村室,占地800平方米,设置有党员活动室、党建室、计生办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图书室、创先争优活动室、为民服务代办点、农家书屋阅览室等。
钟庄村共有“两委” 成员5人,党组织书记李万岭,村主任李忠连,村“两委”班子在党组织书记李万岭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使村党建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工作等各项工作在迎仙镇名列前茅。 钟庄村近年来积极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努力促进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钟庄村积极鼓励、支持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目前全村有较大规模的养殖场4家,民营企业3家,村民李明明、李心清创办鸿泰树胶有限公司,厂房占地约1000平方米,有30多名员工;村民李心龙创办了新龙水泥预制厂;村民李新军创办了志高水泵厂,生产效益良好。 |
1949年3月属迎仙区迎仙乡,1958年3月属迎仙人民公社,1961年9月14日恢复区建制,属迎仙区迎仙人民公社郑庄大队管辖;1983年改乡,属迎仙区迎仙乡郑庄村委会;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迎仙、常湾、杨园3乡合建迎仙镇人民政府,属迎仙镇郑庄村委会;2006年3月村级区划调整,郑庄村委会与西周村委会合并为郑庄村委会至今。 郑庄村概况:郑庄村位于迎仙镇西部,距镇政府3公里。辖13个自然村,1150户,人口5200人,耕地4960亩。设1个党总支,2个分支部。现有村“两委”干部7名。乡道迎瓦路横穿全村,与省道S204线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
基本概况:南张营村位于迎仙镇南部,距镇政府3公里。辖9个自然村,1008户,人口4580人,耕地3950亩。设一个村党总支部,下辖3个党支部。现有村“两委”干部8名。
该村地理位置优势,省道S204线纵穿全村,与乡道迎宋路纵横交错,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
该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性,绝大部分村干部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不仅如此,还带动本村群众发家致富。村党总支委员李广君同志,在家搞个“三粉”加工厂,带动家乡10富余劳动力就业;村支部书记张伟,种地20多亩,自购旋耕机、电动喷雾机等农业机械,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为弱势群众提供便利的耕种条件。现在,全村拥有规模“三粉”加工厂5户,家俱加工厂1户,规模养猪厂1户,规模养鸡1户。
|
郑寨村位于迎仙镇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辖9个自然村,1230户,人口5763人,耕地5400亩。设一个党总支,下辖2个支部委员会。现有村“两委”干部7名。
该村党总支书记安继业,充分利用废弃塘,扩建规模达16亩的水面养殖大塘,从事养鱼、养鸭等水面养殖。此外,该村利用党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惠农利民政策,引导、鼓励村民发展规模养殖业、规模种植业,认真抓好劳务输出工作。目前,该村共有规模养殖大户4户,村民安顶国和安海涛分别在广东和河南兴建致富场,解决了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助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郑寨村村民郑彪的养猪场,目前占地近3亩,年出栏成品猪400多头,计划于2013年初扩大饲养场地6亩,届时年出栏成品猪将达到1000头以上。 |
秦寨村概况 秦寨村位于迎仙镇东面距镇政府约3公里处,下辖11个自然村,居民965户,人口4536人,耕地3884亩。秦寨村顺利完成今年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一个党支部,秦效峰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秦灯亮为村委会主任。
秦寨村北靠本县韦寨镇,东邻本镇蒋庄村,南靠本镇常湾村,西靠本镇钟庄村,乡道韦长路与韦艾路纵横交错,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近年来,该村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在村道路规划上,实现了80%村村通的柏油硬化路面,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秦寨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在支部书记秦效峰同志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全面落实"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定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为群众脱贫致富起模范带头作用,各项工作在迎仙镇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位居全乡前列.2010年综合评比,评为一类村。
秦寨村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部分村民创办了养猪场及养鸡场,有一家隆佳纸品厂。 |
韦小庙村概况 迎仙镇韦小庙村位于镇政府东北约7.5公里处,人口4496人,耕地4213亩,12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1243户。辖2个党支部共39名。 韦小庙村北靠延河,东邻长官镇李寨村,南靠本镇秦寨村,西靠秦刘河,乡道韦艾路纵穿全村,与韦长路纵横交错,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近年来,该村非常重视新村建设,在村道路规划上,实现了村村通的柏油硬化路面,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
东李郢村概况 东李郢村位于迎仙镇东部,距镇政府6公里。辖11个自然村,827户,人口4064人,耕地3362亩。现有村“两委”干部5名。
该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清灿同志的带领下,狠抓劳务输出、为民全程代理、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工作,为村发展经济谋方出策。村书记李清灿充分发挥自身“民间律师”的优势,认真做好村民的维权工作,多年来,为群众维权40多起,深受群众的拥护。 交通方面,该村自然村之间均兴修了柏油路面,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此外,该村高度重视劳务输出、为民全程代理、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助推了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
常湾村概况 常湾村位于迎仙镇东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辖5个自然村,1020户,人口4672人,耕地4470亩。 乡道韦艾路、迎长路纵横交错,穿越全村,交通十分便利。 近几年来,该村党总支、村委会注重劳务输出和规模种植、养殖的引导和培育工作。以常贯友为带动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建立了塑料加工厂,同时,引导地方规模种养大户发展地方经济,大大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 |
蒋庄村概况 蒋庄村位于迎仙镇的东面,距镇政府约7公里,辖14个自然村,1160户,人口5000人,耕地5500亩。设一个村党总支部,下辖2个党支部。现有村“两委”干部7名。 近年来,蒋庄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村民兴建致富路。吴蒋水泥路已竣工,纵穿全村的一条柏油路正积极运作。重视修建道路,助推该村经济的发展。 |
刘集村概况:刘集村位于迎仙镇东南部,距镇政府8公里。辖18个自然村,1416户,人口6232人,耕地7687亩。设立1个党支部。现有村“两委”干部7名。迎宋路、韦艾路纵横交错,穿越该村,构成便利的交通网路,大大方便了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依托地处刘集街上的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引导群众发展百杂业,依托致富能手刘经魁、刘仁书父子养牛致富发家的有利条件,引导农民发展黄牛养殖业,同时,聘请县农业委科技人员,发展优质小麦高产攻关田6500亩,鼓励农民搞塑料大棚种植,现有白塑大棚20亩。多措并举强引导,助农致富保增收。 |
解放初1949年3月属迎仙区,1958年3月属迎仙人民公社,1961年9月14日恢复区建制,属迎仙区刘集人民公社李竹园大队;1983年改乡,属迎仙区杨园乡,为李竹园行政村;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迎仙、常湾、杨园3乡合建迎仙镇人民政府,属迎仙镇,为李竹园村委会;2006年3月村级区划调整,李竹园村委会与后殷庄村委会合并为李竹园村委会至今。 李竹园村概况:李竹园村位于迎仙镇东南部,距镇政府7.5公里。辖12个自然村,925户,人口4000人,耕地3700亩。该村交通十分便利。乡道迎宋路和村村通工程迎豫路纵横交错,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 |
常安庄村概况 常安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南距有3.5公里。该村人口4200人,耕地3760亩,设一个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10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8人。乡道迎宋路穿过该村,与迎豫路纵横交错,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
常安庄村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半枝莲及桔梗,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现在主要与白花蛇舌草配合使用,用来延长肠癌患者的生存寿命。同时,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鼻出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
基本概况:邱庄村位于迎仙镇东南部,距镇政府3公里。辖13个自然村,999户,人口4960人,耕地4170亩。设一个党总支,2个支部委员会。现有村两委干部7名。 近年来,该村非常重视村路的修建工作。村村通工程迎豫路、与村民自发修建的村主干道纵横交错,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 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作用,村总支书记、村主任及其他村两委干部都有各自的致富亮点,同时,带动了群众发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