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集村地处邴集乡西部,西邻河南省的沈丘、郸城两县,是一个“鸡鸣闻三县,犬吠听两省”的村,辖邴集、西张、邹庄、哑吧庄4个居民居住点和一个 中心集市,人口3870人,耕地5020亩;党员97名,村干部10人。该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村道路路面80%硬化,建有农民网吧、中心小学、中心卫生室和敬老院,成立公交车队1个,建立专业协会3个;建成千亩生态林基地及生态村2个,拥有养殖水面200亩,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创立了“五种五收”、“林业生态综合养殖”等生产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左右,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董寨村现有人口2660人,耕地2475亩,党员人数57人。该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该村党组织在-精神的鼓舞下,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通过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外出考察和一些有市场意识的群众提议,塑料编织和塑料颗粒生产作为本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支柱,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成立了相应的协会,负责收购和外交。如今董寨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编提篮,他们心灵手巧,编出的提篮美观大方,经支部一班人的努力,先前的光编难卖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他们利用农闲时间,三五成群,在树阴下谈笑风生编织自己的美好生活。 |
邴李张村现有人口2823人,耕地3510亩,党员64人。2007年度,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为目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该村认真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实行党员和发展能手结对帮扶,把那些文化水平高、政治素质好、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青年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冬春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使每个党员都能掌握1-2项农业技术。
该村党组织更新观念,积极发展“定单农业”。2007年棉花制种150亩,种植大豆“中黄13”500亩。 |
东张村现有人口4849人,耕地4683亩,党员110人。2011年度,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村党组织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认真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使该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11年7月,该村进行了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一班人具有开拓精神,群众威信高,他们经常走村串户,访民情、查民意,问计于民,带领群众寻找适合本地情况的致富路。
东张行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在做精、做好、做大、做强上下功夫,50%的群众都搞起蔬菜种植。 |
王寨村地处邴集乡北部,辖王寨、小王庄、杨庄、郭庄、何庄、王坦、小董庄7个自然村,人口4230人,耕地2763亩,党员87人,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新观念,狠抓农村协会建设,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确立了“稳农、强工、兴林、抓劳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好路子。 界首市葡萄场位于境内,占地1500多亩,拥有1000多亩桃园,带动周围群众纷纷种植水果,具有丰富的桃、梨、苹果等资源,农副产品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前景广阔。界首市委、政府拟建立占地1500多亩的生态园,现已经过农业专家论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建成后是您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议、养生、拓展训练的最佳选择。 |
邴集乡大董村位于邴集乡东部,辖赵楼、东西史、大董、邢庙、史陈、小孙庄、孙寨、符陈9个自然村,人口4358人,耕地3822亩,党员105人。今年以来我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认真搞好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工作。
近年来,大董村广大党员认真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党员董苏自筹资金15万元承包50亩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年收入10万余元,带动药材种植户20余家。我村党支部利用党员冬春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全村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我村党员积极参加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我村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集思广益,寻求致富门路,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业。村党组织一班人身体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个私企业。到目前为止,我村专业种植药材50余户,面积350亩。 |
赵大村地处邴集乡东北部,辖赵大、赵小、赵寨、赵腰、郭曹寨5个自然村,人口4045人,耕地4337亩,党员79人007年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新观念,狠抓农村协会建设,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确立了“稳农、强工、兴林、抓劳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好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