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颍上县谢桥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颍上县谢桥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龚集社区简介

  龚集村位于颍凤交界处,由2个自然庄和一个街道组成,全村共有4306亩耕地,5315口人,其中外来人口1127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4028元。近几年来,龚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发展为基石,充分发挥农村集贸市场的辐射、吸纳和带动作用,采用滚动式发展,逐步形成集商贸、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1997年始,我们以街道开发建设为载体,以改变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为目的,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全村共自筹资金126万元,争取资金40万元,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的要求,有步骤分阶段地对龚集街进行了全方位改造,目前,已建成3纵、3横街道格局,把全村居民和周边乡镇部分居民吸纳到街道中经商、居住,并对街道进行功能定位。街心花园、下水道、水塔等公共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积极为居民提供经商、生活的良好环境。为集聚街道人气、财气,我们对新进的经营户提供优惠服务,一是购房资金根据其经济能力签订付款合同;二是凡在新街经商的客户三年内免征所有税费;三是规范街道管理,要求所有经商户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公平交易,坚决打击欺行霸市行为。此举吸纳了全村居民和部分乡镇居民到龚集居住经商,2009年实现商贸利润686.3万元,全村居民经商年纯收入3560元。“十一五”期间,我们把龚集村建设为商贸繁荣的商业区,环境宜人,设施配套的生活区,成为规模化种植的生产区和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文化娱乐的公共设施区。

谢桥社区位于谢桥镇北部,是个大集镇,全村共有31个生产队,2223户,8551人,党员186人,耕地面积5041亩。

第三批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我村支部出色地完成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认真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开展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廉洁,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党员和群众广泛拥护。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系列富民政策,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要求,带领支部一班人,发挥当地优势,找准符合本村实际发展的路子,积极引导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狠抓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我村支部各项工作进入先进行列。

刘桥社区位于谢桥镇中部,阜淮铁路线二路潘谢路横贯东西,矿友大道、谢桥煤矿自营铁路专用线、谢夏路纵贯南北,谢桥煤矿生活区大院、谢桥煤矿消防大队、谢桥最大的商贸市场、6所中小学、十三个镇直机关、十四个矿建单位均分布在刘桥社区内,境内总人口达26000多人,其中本村农业人口6030人,谢桥煤矿生活区,谢桥矿拆迁安置区和镇直机关、矿建单位、外来务工经商人员2万余人。

近年来,刘桥社区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抓调解、求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了当地的社会稳定,为社区村和谢桥煤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2005年以来,这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21起,除三起涉法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外,其余全部调解达约,现在本社区和村社区10多个矿建单位相互矛盾纠纷、地矿矛盾纠纷都主动找刘桥社区调解委调处。2005年以来,信访稳定,综治工作连年受到县镇表彰,市县综治维稳工作现场会四次在这里召开。

化中社区位于谢桥镇中心,环谢桥煤矿一周,全村现有常住人口4876人,暂住人口1500余人,耕地2929亩,原社区位于谢桥矿三号门西侧,因矿造煤场扩建拆迁,现迁至原化中社区化西小学做临时村部。目前,新村部已选好址,正在筹建中。

化中社区拥有占地十余亩的黑矸石粉碎场,一部装载机,一辆后八轮自卸车,粉碎场年收入十万左右。因靠近矿区,化中社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煤炭生意及煤炭、矸石运输业,部分群众靠经商,部分靠种植养殖。目前,化中社区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相当稳定。

兰庙社区简介

兰庙社区位于谢桥镇的最西北角,西边和南边分别于古城乡的孙马村、大胡村、何李村接壤,北邻济河。辖区面积约八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庄,30个村民小组,共有居住户数2961户,人口10850人(其中外来户1200户,3776人),耕地面积7565亩。

国家大型煤矿——刘庄煤矿位于我村境内,有兰庙街和拆迁新区两个商业网点,个体经营户达到450户,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兰庙村村部大楼建于1996年,面积为1100㎡,位于兰庙十字街西路北。兰庙、兰大二所学校可容纳学生2000人。

2007年,小张庄村与岳庄村合并为小张庄村;2009年,更名为小张庄社区,建小张庄社区居民委员会。1949年设谢桥区,属谢桥区龚集乡;1961年建区划社时建龚集公社,为龚集公社庄楼大队;1973年,建龚集管理区,属龚集管理区;1976年以小张庄先进更名建小张庄村委会,为小张庄村委会;1979年,建区划社时,龚集管理区驻地迁至小张庄,更名为张庄公社,为张庄公社小张庄村;1980年恢复龚集公社,属龚集公社;1981年原万店大队以驻地岳庄命名建岳庄村委会;1983年体制改革时,龚集公社更名为小张庄乡,为小张庄乡小张庄村委会;1984年建谢桥镇,为谢桥镇小张庄村委会;2007年,小张庄村与岳庄村合并为小张庄村,为小张庄村民委员会;2010年3月更名为小张庄社区,为小张庄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张庄社区:住于颍上县北,距谢桥镇政府约1公里。全村14个自然庄,32个组,耕地7803亩,人口7120人。张庄社区是全球环保五百佳之一,拥有小张庄公园。

郑庄村简介

郑庄村位于谢桥镇东南方,谢桥火车站北侧,2006年10月份由原来高庄村、郑庄村合并而成,共有7名村干部,6个自然庄,14个生产组,全村2863人,耕地2759亩,村部办公楼底上两层共18间,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位于张庄龙柏街,座南向北。该村地势平坦,基本上农作物旱涝保收,庄庄通柏油路,交通方便,有张庄街贸易市场,吸引众多外来人员在本地经商,是个投资的好地方。

新桥村简介

新桥村是村级区划调整后的新建制村,由新海和桥口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处在谢桥镇东南角,南面与江店孜镇和夏桥镇相邻,耕地面积7800亩,人口2464人,自然村12个,村民组27个,2005年人均收入达到2464元。

近年来,新桥村以“深化文明村创建,构建和谐新农村”为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扎实推进群众思想道德和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县“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获得市级优秀村干部一人、市级“双培双带”先进个人一人、市级劳动致富先进个人一人、县级三级联创先进个人一人。

吴海村位于谢桥镇西南部,阜淮铁路、224省道贯穿其中,总人口6859人,耕地面积6839亩,共有党员111人,其中女党员14人。近年来,吴海村党支部以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发展村级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县、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组织。2007年被0阜阳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光荣称号。

解放前有姜姓在此占产立庄,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人口越来越多,村庄规模越来越大,故得名。1949年属谢桥区龚集乡;1952年8月建立龚集区,属龚集区姜庄大队;1956年恢复龚集乡,属龚集乡;1961年建区划社,属龚集公社姜庄大队;1973年建龚集管理区,属龚集管理区;1979年改为张庄公社,属张庄公社;1980年恢复龚集公社,属龚集公社;1981年更名为姜庄孜,属姜庄孜村;1983年体制改革时,龚集公社更名为小张庄乡,属小张庄乡;2007年9月并村,姜庄孜村与小楼村合并,更名为姜庄村,属谢桥镇至今。

姜庄村:位于谢桥镇东2公里处。

1960年因驻地老路庄得名路庄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谢桥区,属谢桥区辖谢桥乡;1960年,因驻地老路庄建路庄村委会;1961年建区划社时成立谢桥公社,属谢桥公社路庄大队;1969年,撤区并社时,谢桥公社撤销,属谢桥区路庄大队;1973年,建谢桥管理区,属谢桥管理区;1979年,建区划社时,恢复谢桥公社,仍属谢桥公社路庄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时,谢桥公社更名为谢桥乡,属谢桥乡路庄村委会;同年,由万夏行政村划出3个自然村组建了祁林村委会;1984年,成立谢桥镇,设谢桥镇路庄村委会;2007年并村,路庄村委会与祁林村委会合并为路庄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路庄村位于谢桥镇北部,全村共7个生产队,621户,2508口人,耕地面积3131亩。在谢桥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支两委一班人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组织可矮子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树立科学发展观,为路庄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较好地履行了职责。

土楼村简介

土楼村位于谢桥集西行3公里之内,庄庄相连,古称十二连庄,这片沃土便是我们土楼村的辖地。全村有12个自然庄,19个村民小组,723户,2523口人,耕地2525亩,党员138名、其中流动党员7名,村支两委7名,计生专干2名,民事调解员2名。

我村在新上任的支部书记孙佩友同志的带领下,班子团结,工作扎实,以向全村干群提出“不说空话,多办实事,团结拼搏,振兴土楼”为承诺,我村各项工作大有起色,不仅群众满意,更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实事证明我们支委是一个团结拼搏的班子。

团结村位于224省道西侧刘庄煤矿进井路贯穿东西。全村10个自然庄,2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440亩,人口6648人,其中党员1 1 0人。近年来,我们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周围,奋发向上,团结拼搏,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我村群众致富带了好头。

解放前有李姓在此占产立庄,故得名李庄,以李庄为驻地建李庄村。1949年解放后建谢桥区,属谢桥区李庄乡;1961年建区划社时,成立土楼公社李庄大队;1973年建土楼管理区,属土楼管理区;1979年建区划社,恢复土楼公社,仍为土楼公社李庄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土楼公社更名为土楼乡,属土楼乡;1984年建谢桥镇,并设立李庄村;2007年,李庄村与姚苏村合并为李庄村至今。

李庄村简介

李庄村位于谢桥镇西南部,共有15个自然庄,居民4714人,耕地5213亩,人口居住分布在颍利路两侧,并村后原李庄村村部设在颍利路东,公路站南,现有房屋七间,面积92㎡。

更多资料
闂佸搫鍟幊蹇涙偉閸洖绠规繝濠傛噹閸嬶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