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颍上县夏桥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颍上县夏桥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该地名来源于姓夏氏,光辉河上一座老桥,姓夏住在桥边,后来得名夏桥。解放前住家很少,后建立小学、医院,人数增加,形成集市,夏桥村1984年成立,2011年成立夏桥社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夏桥村、夏联村,1961年建区划社时,属夏桥公社管理,1973年建夏桥管理区,1979年建区划社时恢复夏桥公社,1983年体改时成立夏桥乡夏桥村、夏联村,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原夏桥区夏桥乡,王桥乡,新河乡合并成为夏桥镇,属夏桥镇夏桥村和夏联村,2007年夏桥村和夏联村合并为夏桥村村,2011年调整为夏桥社区,至今。

夏桥居委会是夏桥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1050户,3970人,10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26个,村民代表30人,党员100人,耕地合计4216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

龙王庙村位于夏桥镇政府西部,南靠沙河,全村共528户,2933人,7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14个,村民代表71人,党员68人,耕地合计1981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间种大豆、玉米;同时龙王庙村还拥0头、沙场若干。

徐家湾村位于夏桥镇政府西部,全村共881户,4026人,5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32个,村民代表78人,党员86人,耕地合计4297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间种大豆、玉米。

2007年并村时取境内桥名得名。解放前属于夏桥区。

1961年建区划社,属夏桥公社张庄大队、徐圩孜大队,1983年体改时,更名为夏桥乡李大郢孜村、徐圩村。

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原夏桥区夏桥乡,王桥乡,新河乡合并成为夏桥镇,属夏桥镇李大郢孜村、徐圩村。

2007年村级调整,李大郢孜村、徐圩村合并为现在的南桥村,至今。

南桥村位于夏桥镇政府东部,全村共1205户,4910人,5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25个,村民代表93人,党员83人,耕地合计7682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

因原双岗村和汤庄村并村办公地点在双岗村自然村,故名。2008年并村由黄家岗村、杨家岗村合并为双岗村,后归夏桥镇管理至今。

双岗村位于夏桥镇政府东南部,全村共687户,2874人,7个自然庄,村民小组21个,村民代表61人,党员79人,耕地合计4367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沟、渠、路、桥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1950年有一户姓张的在此摆渡,故取名张泊渡。因村委会驻地在此地,故名。解放前归夏桥乡公所管,1953年隶属于夏桥公社沙颍革委会,1961年建区划社时,成立夏桥公社(驻地张泊渡),取名张泊渡大队,1973年以驻地建夏桥管理区,1979年建区划社时,恢复夏桥公社,1983年体改,正式成立夏桥乡张泊渡村,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原夏桥区夏桥乡,王桥乡,新河乡合并成为夏桥镇,属夏桥镇沙颍村和张泊渡村,2007年沙颍村和张泊渡村合并为张泊渡村至今。

张泊渡村位于夏桥镇政府西南部,沙河岸边,全村共936户,4201人,4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30个,村民代表68人,党员69人,耕地合计2973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间种玉米、芝麻。

因境内有光辉河流经,故名。1949年属灰沟乡灰沟高级社,1957年属刘集区为光辉大队,1960年属罗洋公社光辉大队,1972年属夏桥公社光辉大队,1993年属王桥乡光辉村,1992年属夏桥镇光辉村。

2007年光辉村与姚谢村合并,仍沿用光辉村,至今。

光辉村位于夏桥镇政府北部,南靠夏桥村,全村共935户,3883人,11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22个,村民代表73人,党员110人,耕地合计5628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间种大豆、玉米。

原为罗洋大队,后分为罗东、罗西,07年村级调整,两小村合并,取原大队名称“罗洋”。因村委会驻地在此地,故名。1949年属灰沟乡灰沟高级社,1957年属刘集区为罗洋大队,1960年属罗洋公社罗洋大队,1972年属夏桥公社罗洋大队,1980年由罗洋大队分出,根据地理位置分为罗东、罗西,1983年体制改革,分别成立王桥乡罗东村、罗西村,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原夏桥区夏桥乡,王桥乡,新河乡合并成为夏桥镇,为夏桥镇罗东村、罗西村。

2007年村级调整,罗东村与罗西村合并,沿用罗洋大队,故名罗洋村,至今。

罗洋村位于夏桥镇政府西北部,东靠光辉村,全村共939户,3702人,11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22个,村民代表93人,党员87人,耕地合计5585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间种玉米、芝麻、烟叶。

因解放前从外地来一户姓郭的人家,他在门前修座小桥取名郭桥,且村委会驻地郭桥,故名。1957年老名郭桥口,成立大队时因王庄大户,工作人员起名叫郭桥大队,属王桥乡;1981年分村改为郭东村;1992年撤乡并镇时为郭东村,2006年10月调整村级区划,将王西村、郭西村、郭东村,合并为郭桥村民委员会至今。

郭桥村位于夏桥镇政府西北部,南靠罗洋村,全村共986户,4070人,11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14个,村民代表112人,党员95人,耕地合计6654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大豆为主,间种玉米、芝麻、烟叶。

该地名来源于建村时的居民姓氏,清代中期,毛姓在辉沟建一小桥,取名毛桥。因村委会驻地在此地,故名。1949年属龚集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彭林人民公社;1969年划为夏桥公社;1973年行政区划,属王桥管理区;1980年属王桥公社;1992年撤乡并镇,属夏桥镇;2006年10月调整村级区划,将王东村合并毛桥村委会至今。

毛桥村位于夏桥镇政府北部,南靠光辉村,全村共910户,3746人,9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24个,村民代表66人,党员72人,耕地合计6442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大豆为主,间种玉米、芝麻。

因原小庄村和汤庄村并村办公地点在小庄村自然村,故名。解放前归龚集乡管理,解放后1952年划归刘集乡管理,1963年永安公社管理,1964年划归王桥乡,1992年3月撤区并乡归夏桥镇管理至今。

小庄村位于夏桥镇政府东北部,全村共720户,3368人,5个自然庄,其中村民小组19个,村民代表78人,党员65人,耕地合计5210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大豆为主,间种玉米、芝麻。

解放前地处长林湖,又靠近颍河,后得名为颍林村。1949年建村,1956年建颍林村包含颍林,江圩,林湖三个大村,1968年体制改革,将江圩分割出来成一个独立的村庄,1983年又将颍林,江圩,林湖三个村分割成独立的村庄,1992年3月撤区并乡,由原夏桥区夏桥乡,王桥乡,新河乡合并成为夏桥镇,2007年将三个村合并成一个大村隶属颍林村管辖。

颍林村位于夏桥镇政府西北部,长林湖沿岸,全村共1302户,5190人,13个自然庄,共有村民小组22个,村民代表110人,党员116人,耕地合计6137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间种水稻、玉米、芝麻。

更多资料
闂佸搫鍟幊蹇涙偉閸洖绠规繝濠傛噹閸嬶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