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临泉县瓦店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临泉县瓦店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瓦店村地处瓦店镇中心部,是瓦店镇政府所在地。瓦店村内5条柏油路纵横交错,涎河横贯东西,是个古老集市、商贸繁荣的经济大村,辖瓦南、瓦北、李庄、李海子四个区民区和一个中心集市,有耕地6903亩,养殖水面500亩,住户2162户,现居住人口13469人(其中本村农户1970户,9844人),党员99人,村干部15人,全村道路硬化率95%,油化率85%,电话拥有率90%,有线电视安装率80%,建有农民网吧、中学1所、小学4所、中心卫生所、敬老院、公交车队、长途客运站、小车出租队、运输车队。特别是全国重点企业、省龙头企业瓦店山羊集团享誉省内外,带动了瓦店村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瓦店村组建经济合作专业协会4个,拥有全国重点企业、瓦店水洗芝麻厂、面粉厂4个、预制厂4个、建筑公司2个、山羊繁殖基地2个、万头养猪场1个、养牛场1个、建材厂2个、木材加工厂2个,并建有1000亩的良种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生态种植、养殖等生产模式,取得明显效益。在龙头企业山羊集团的带动下,形成一个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商贸、运输为一体的多功能经济村。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体要求,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生态优先的原则,确立“立足瓦店抓产业、做出瓦店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稳农、活商、重养殖、抓劳务”的产业发展格局,牢牢抓住农业种植、综合养殖两大产业不放松,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基本思路:

坚持从瓦店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成自身产业特色,面向市场选择产业机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特色产业链。首先,积极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扩大小麦、玉米、芝麻的良种种植基地,扩大养殖规模,重点发展无公害山羊、生猪、黄牛养殖,特别依靠龙头企业山羊集团,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形成养殖、加工、产销一条龙。扩大加工业规模,重点发展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加工。其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就业转移,提高务工农民工资收入,壮大劳务经济。第三,培养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民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主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农田保护

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按照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大力开展中低农田的改造。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抓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开展生态林和农田林网建设,搞好“三边”绿化。2010年前完成改造,提高村内农田的整体排涝抗旱能力。

(二)农业机械化

在规划期内,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围绕耕、种、收三大主要环节,抓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化,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推动服务产业化进程,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到2012年,全村耕种机械装备总量达到200台套,耕种机械化水平达到98%,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

(三)农业生产

坚持科学生产、科技兴农,重点扩大良种种植,发展良种小麦、玉米、芝麻种植,扩大大棚种植,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种植项目,发展订单农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

(四)生态综合养殖

以瓦店村龙头企业山羊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养殖业,规划主要以李海子、李庄为养殖业项目建设重点和中心,充分利用农民养殖的优势,以公司加工农产品带动全村农民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目前全村山羊存栏5000头,生猪存栏10000头,黄牛存栏2000头。到2012年,山羊养殖、生猪养殖、黄牛养殖规模有较大发展,实现产值翻一番,上一个新台阶。

(五)农村新兴产业、运输业

瓦店村现有木材加工收购厂2个,预制水泥厂4个,空心砖场2个,水洗芝麻厂1个,食品加工厂4个,公交车队1个,长途客运车队4个,小汽车出租车队1个,建筑公司2个等大中型民营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农村非农就业岗位,使全村剩余劳动力90%就地转化。

(六)农村三产服务业

瓦店村现有劳动力4520人,未出务工2100人,本地企业就业900人,保持劳务输出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务经济的稳定增畅,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扩大非农业就业比重,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加强劳务输出的动态管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支持劳务有序输出,并创造条件鼓励未出人员返乡创办企业。

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按照农、田、水、林、路的综合治理要求,抓好1000亩左右的农田改造。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坚定不移的贯彻“科技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推广优良到植物品种繁育技术、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循环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引导和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农民合作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产的优势,凝聚产业化组织链的核心,解决分散农户同市场衔接的障碍,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兴办养羊协会、养猪协会、养牛协会。

【房庄村委会】(Fang Zhuang Cun Wei Hui)。韦庙路从村中穿过,南邻延河。房庄村西与姜寨镇为邻,北与黄岭镇接壤,东部和南部与本镇肖坡村和瓦店村相连。下辖11个自然村,44 个村民小组。

房庄村耕地面积4197亩,该村发挥邻近瓦店集优势,大面积实施立体化种植模式,实施果蔬间作套种,探索出一套高产出、好品种的优良水果种植方法,利用荧光灯扑杀昆虫,不打药的有机“长生果”。

房庄村发展养殖业:占地8亩的养羊基地1户(正在筹建中),户均养羊2只以上。蛋鸡养殖8000只以上1户,近期准备投资2万只的养殖,取蛋一条龙生产线。养野猪1户,50头以上养猪8户。

旧村庄改造一期工程王新庄造地近100亩,已投入使用(承包200亩给王兴峰进行间作套种)效果非常好,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期工程竹楼自然村造地近75亩,已投入承包签订合同期。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2012年修柏油路长3549米,宽3米已竣工。2012年已落实到位2千米柏油路在目前已经完成。2012年水厂投资建设,目前群众已经吃上了自来水。

【侯寨村委会】(Hou Zhai Cun Wei Hui)。侯寨村地处瓦店东部与韦寨镇相邻,把守着瓦店“东大门”,韦庙路从村中穿过

一、下辖7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0党员40名,其中女性3名,村干部8名,计生专干2名。全村共785户,3848人,耕地面积3095亩,劳动力1984人,医务人员9人,五保老人10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8户,153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3698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0000元。大牲畜出栏50头,存栏100头;生猪出栏600头,存栏500头;山羊出栏1000只,存栏1200只;家禽出栏50000只,存栏10000只。2010年人均纯收入3150元。

【大林村委会】(Da Lin Cun Wei Hui)。大林村位于瓦店镇西南6公里与河南省交界,交通方便,全村有9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有村干部7人,总人口4426人,1091户(其中低保户100户,192人;五保供养户26户,30人),耕地面积3044亩,两所学校,16湖养猪户,6个建筑小分队,外出务工劳动力900多人。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红薯等,有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拉丝厂1家,年人均收入2986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侯庄村委会】(Hou Zhuang Cun Wei Hui)。侯庄村位于瓦店镇西南7公里处,东与桥口村相邻,南与河南省新蔡县相连,西边紧靠大林村,北与李盘村相邻,我村是民主法治示范村,镇综合治理先进村,全村8个自然村,1232户,总人口5766人,耕地面积5143亩,全村劳动力3896人,党员65人,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4名。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摆到突出位置,我村两委班子着重抓养殖、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侯庄村两委干部团结,班子带动能力强,工作先进。从2002年镇就设为干部致富工程示范点,每一名村干部,养猪至少在60头以上,且家家安装有三项电,用于饲料加工,以节约养殖成本。为提高养殖技术,优化品种,提高防病能力,促进销售,本村与合肥、河南驻马店等地科研所及市场都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和沟通。

【李盘村委会】(Li Pan Cun Wei Hui)。李盘村位于瓦店镇南面3公里处,北与大张村,南与桥口村,东与郑卞村,细雨大林村相邻,11个自然村,1305户,5496人,耕地5536亩,全村劳动力2836人,党员57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全村是一个既文明又和谐的村。

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把村级经济摆到突出位置,发展了养殖专业户6户,养羊专业户2户,循环经济模式,每年出售生猪8000头,山羊1000只,全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300人左右,每年劳动收入近100万元以上,现在村村有楼房,户户有电器,行路有车。在种植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调整种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着手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

今后三年内,李盘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家园,努力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向种植蔬菜大棚发展,抽部分技术人员到外地深造,逐步发展规模种植业。扩大养殖业,在原来养殖户的基础上,再扶植一部分新养殖户。在全村扩大经济工作中下决心,争取为全村人民搞好经济发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工作目标。

【桥口村委会】(Qiao Kou Cun Wei Hui)。桥口村位于瓦店镇西南6.5公里处,南靠河南新蔡县棠村镇,水泥路与砂礓路交错贯穿于11个自然村。谷河从村中心穿过。

本村共计1027户,4425人,劳动力2002人,党员38名,耕地4577亩,每年可收入务工费960万元,仅这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2890元,勤劳的群众利用科学种田,4577亩土地平均小麦单产可达1000斤,利用农闲村民们总是赶着山羊到谷河岸边放养,到外地贩羊,全村每年山羊出栏量万只以上。

本村计生专干李秀丽利用互助资金办起了鸿运养鹅场,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养殖面积4200平方米,共计投资15万元,存栏量达3000只,年出栏1万只,按每只买50元/只,年利润在10万元。此举在留守妇女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另外本村还有很多养牛、养猪专业户,发展庭院养殖与集中养殖相结合,建沼气池发展循环经济。

【郑卞村委会】(Zheng Bian Cun Wei Hui)。郑卞村位于瓦店南3公里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地方文化丰富,农业富有特色,经济结构合理。北与黄大村东与迎仙镇,南与河南省棠村镇,西与大张村接壤。总人口4682人,劳动力2911人,村党支部委员7名,党员44名,辖个自然村,耕地4900亩。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展了养殖业,养羊户、养猪户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可观,每年本村出售生猪在500头以上。

【黄大村委会】(Huang Da Cun Wei Hui)。黄大村位于瓦店东南,与迎仙镇相接,西邻大张庄行政村,我村现有9个自然村,19个村民组,1171户,4917人,其中劳动力2680人,耕地4583亩。行政村正式干部7名,党员68名。

我村群众在党的"-"精神鼓舞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不断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上级有关科技兴农的文件精神。全村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种植、养殖大户越来越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形式非常喜人。特别我行政村黄大庄自然村农民近年来落实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转变了发展观念,创新了发展模式,提高了发展后劲,做了很好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以红薯为主,形成了有规模的三粉基地,很快办起了三粉加工厂。三粉销售遍及各地,带动了全村群众致富。

本村有个体养猪户20户,百头以上的2家,本村建筑队4个。本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经济发展迅猛,效益客观。

【吴庄村委会】(Wu Zhuang Cun Wei Hui)。吴庄村位于瓦店镇东部,距瓦店镇集镇2.5公里,有黄斜沟横穿村中直通延河,旱涝能灌能排。本村总人口4225人,总户数934户,耕地3911亩,共13个自然村。

本村农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小麦——西瓜——棉花,小麦——青毛豆——棉花间作套种模式。本村又是一个养殖专业村,养猪4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4家,小规模养殖的有20家,规模养羊有3家,小规模养羊户200多家,规模养鸡户4家。

【肖坡村委会】(Xiao Po Cun Wei Hui)有14个自然村24个村民组。全村2062户,农业人口8299人。该村东与瓦店集可提膝相望,村民从事商务、运输、加工等,村内交通便利。

该村高楼自然村成立了多个唢呐队、吹唱团,每逢十里八乡的婚伤嫁娶,总爱找上门请他们吹打一番,增加喜庆效果。该村还成立有长途客车队,常年对京津浙广等地输送农民工,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大张村地处瓦店镇中心地带,位于瓦棠路2公里处,其南距离阜新高速7公里,下辖十个自然村。全村东西长4.2公里,南北长约2公里,共有48个村民组,1414户,人口6879,耕地4851亩,全村劳动力335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民610人,外出务工人员2208人,大多从事建筑、服务、生产等行业。全村共有党员74人,设1个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村两委成员7人。大张村正在打造“三横四纵”的交通道路网,瓦棠路、瓦尚路、瓦张路、瓦韩路四条镇村干道纵向穿过,横向三条主要村道,分别余庄——施楼(涉及大张村)、刘庄——小韦庄(涉及刘尧、宋庄、高庄)、杨楼——余张庄,从村中交错穿过,交通十分便利。且大张庄和余庄水泥路两旁、施楼和刘尧柏油路两旁及各村巷内共计189盏路灯已通电使用。

大张村党群服务中心占地4.6亩,其中建筑面积633.6平方,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是一座古朴典雅传统的徽式建筑。该中心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主体建筑2层楼房,设有多功能会议室、人口学校、社会管理办公室、等24个办公室,业务涵盖广,是全镇样板村。大院内绿化面积2.1亩,占总面积的46%。大张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投入资金76万元,其中临泉县委组织部下拨了7.5万元村室建设资金,以奖代补11万元,其他资金由镇政府及社会捐资捐助。该村现在新建村室位于瓦棠路西大张庄自然村后,距离瓦棠路600米处,总建设面积650平方米,占地3000平方米。村内建有卫生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一所,农民公园等,正在筹建自来水厂、农民文化广场,基础设施齐全。为稳定农业生产,加强经济建设,大张村村两委领导班子实施科教兴村,实现规模种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涂料厂、鞋厂等中小企业在本村发展情况良好。在村两委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大张村正逐步形成一个经济发展、邻里和谐、生态文明的美好新农村.

大张村一直重视教育,是个文明大村,自古以来,文人辈出,仅近几年考取各大院校近30余人,研究生4人,今年又考取2名研究生,2名分别赴英国、日本的留学生。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