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省省级卫生城镇评审和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省级卫生乡镇标准》《福建省省级卫生村标准》《福建省省级卫生社区标准》,经评审和社会公示,经研究决定,命名福州市罗源县西兰乡等164个乡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命名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创新村等1345个村为福建省卫生村,命名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培英社区等336个社区为福建省卫生社区。 |
寓意着要有创新进取的精神。1970年9月成立创新大队,将双龙大队、公平大队合并为创新大队。寓意着要有创新进取的精神。1985年由公平大队、双龙大队演变为公平自然村、双龙自然村合并为创新村民委员会。创新村……。 |
因地处东门外鼓岭脚下而得名。因历史原因早前人士早已变迁,现常住姓氏有叶氏、施氏、吴氏、王氏、陈氏等大多于三百多年前迁入,才形成南洋村。南洋村这个名称是经过漫长的变化才确定的。在1957年被称为福州市鼓岭国营农村南洋工区,1971年变更为福州郊区鼓岭人民公社解放大队,1983年再次变更为晋安区鼓岭乡人民政府南洋村委会,最后在2004年合并为晋安区宦溪镇人民政府南洋村委会。村委会设立于1984年。南洋……。 |
因其地处东门外磨溪山顶上而命名恩顶。因历史原因早前人士早已变迁,现常住姓氏、阮氏、赵氏、吴氏、等大多于一百多年前迁入,才形成恩顶村。1961年农垦局在恩顶村创办茶厂企业生产绿茶。于1983年从恩顶茶厂分离出来形成恩顶大队,1985改名为恩顶村成立村委会。恩顶村……。 |
委会服务范围为宦溪镇弥高村。设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由弥高大队变更为弥高村村委会。弥高村……。 |
因本村辖区最高峰峨嵋山而得名,峨嵋村四面环山,座落在秀丽的峨嵋山加良山盆地内。峨嵋山云鬟凝翠,真如螓首娥眉,美而艳。1961年9月设峨嵋人民公社,于1970年9月成立峨嵋大队,于1987年1月改称峨嵋村民委员会。峨眉村盛产叶蜡石,是国石芙蓉石故乡。峨嵋村……。 |
建立村原名叫后逢村,文革期间改名东风村,后由东风村更名为建立村。清末、民国期间为闽侯县42都厚蓬境,解放后改名为厚蓬村,文革期间更改东风村,文革后更名建立村,1958年称红旗大队,属宦溪管理区管辖;1962年称红旗大队,属宦溪公社管辖;1984年成立红旗村委会,属宦溪乡管辖;1989年撤红旗村委会,成立中心、民义建立三个村民委员会,建立三个村委会,属宦溪镇管辖。建立村……。 |
以美好寓意命名。取胜利之义,故名。1958年称胜利大队,属宦溪管理区管辖;1962年称胜利大队,属宦溪公社管辖;1984年成立胜利村委会,属宦溪镇管辖;1989年胜利村委会划分为增楼、胜利、洲洋三个村民委员会,属宦溪乡管辖。胜利村……。 |
为原连氏家族迁徙繁衍搭建木楼居住,后随着历史发展增建木楼用于居住。历史为增楼村,文革期间更改为红光村,1979年更名为增楼村,1985年成立增楼村民委员会至今。增楼村……。 |
因山较高,且呈长方形,且有一个自然村并排。原先有三个姓氏分成三个小组和一个自然村,后合并成为长基村。民国时,这里属闽侯县同德乡四十都。建国后属闽侯县红寮乡管辖。现归属寿山乡管辖。村委会设立于1980年。长基村……。 |
上寮村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东北部,村域内有个百米高的瀑布,故《百丈漈》而得名。上寮村建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宋、元朝时分属闽县管辖,明、清时期至民国28年隶属侯官县小北岭区,民国29年后归属闽侯县(林森县)五区下寮乡,新中国成立至1962年属闽侯县(林森县)第八区,1962年至今分属福州市郊区、北峰区、晋安区寿山乡(红寮乡)管辖,1984年设立村委会。上寮村……。 |
以所在村坐于山顶的而得名。1950年属闽侯八区,1958年称山头顶大队,1981年后称为为山头顶村。村委会建成时间:1993年。山头顶村……。 |
村名因村内有一座大山,形似“老鹞”,而取名“鹞山”的谐音而来。据传“鹞山”山脚一带曾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黄巢驻兵之地,现仍保留有部份遗址。优山村建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隶属侯官县,后行政隶属归划闽侯县第八区(石牌区)上寮乡,1962年划归郊区,1970年隶属红寮人民公社,属北峰区,1975年复归郊区管辖,1984年隶属于红寮乡,1996年至今隶属寿山乡管辖。优山村……。 |
因其位于北峰山区往南而得名。民国属林森县,1949年划归闽侯县第八区(即石牌区)南峰乡南峰村1961年12月属郊区,设南峰公社南峰大队,1971年3月成立北峰区设南峰公社南峰大队,1975年合并郊区设日溪公社南峰大队,1984年改为日溪乡南峰村至今。南峰村……。 |
以盛产汶石而得名。民国时属林森县,1949年12月划归闽侯县第八区(即石牌区)设芝铁公社汶石大队,1961年12月归福州郊区管辖设芝铁公社汶石大队,1971年3月成立北峰区设芝铁公社汶石大队,1975年并入郊区称日溪公社汶石大队,1984年设立日溪乡汶石村委会至今。汶石村……。 |
因其村的祖厝前面有三个水井而得名。明、清称闽侯县五十四都,民国时属林森县,设汶洋乡井后村,1949年12月划归闽侯县第八区(即石牌区)属芝铁乡井后村,1961年12月属郊区管辖、设芝铁公社井后大队,1971年3月成立北峰区设芝铁公社井后大队,1975年合并郊区日溪公社井后大队,1984年改为日溪乡政府井后村委会。井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