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寨居委会位于马寨乡东部,为马寨乡政府所在地,共有人口4180人,下辖17个自然庄,34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438亩。党总支辖2个党支部,党员总数68人。
马寨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部紧靠102省道,南部有华高(华佗—高塘)路横穿其境,阜阳到欧庙的班车每20分钟一班。马寨派出所至阜临路的贯通成了居委会贯穿南北的又一条干道,更加方便的群众的出行。阜临河、驿堂沟是居委会的重要水系,同时也是该乡水路的重要出口之一,“红旗闸”肩负着排放积水和蓄水的双重使命。
经济发展迅速。马寨居委会作为我乡经济中心,设有存款总共超过两亿的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所;集市贸易繁荣,集镇建设步伐较快。三纵三横的“田”字形街道上生意兴隆,超市、商场、饭店生意红火,大卖场更是热闹,日营销额可到10万元。科技种植推广较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快,规模种植已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建立了王板桥高新农业技术示范点,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
文化卫生事业优势明显。马寨中心校、马寨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等都位于居委会境内,另有民办幼儿园一所,方便居委会及周边村群众子女的就学,从而提高了人文素质。马寨卫生院是新农合定点医院,群众就医方便。该院规模逐年壮大,医疗条件逐年改善,医护人员逐年增多。新农合的普及以及该院的服务水平提高,使该院效益逐年提升。
美好乡村建设方面,设立了罗庄中心村、大牛居民点、李庄居民点、幸福新村,修建了张寨路、大牛路、罗庄路(三纵),前进路、孙云路、吴李路(三横),疏通了大牛沟,驿堂沟、罗沟、阜临河,集镇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等照明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
居委会的现状固然可喜,居委会的未来引人关注。集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居委会的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制定,集镇人口五年内将翻一番,前马新街、罗马新街等正在建设之中,马寨工业园区已经完成规划、招标等预备动作,五年后将是一片机声隆隆、生机蓬勃的生产场面,这里的服装将走向全国、这里的农副产品将走向世界。
马寨居委会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居委会人人情好客,马寨猪蹄、马寨生姜将是我们接待宾朋的美味佳肴。我们欢迎客商来居委会实地考察、投资,共建美好家园,欢迎有志之士回乡创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居委会做客。美好的居委会明天需要我们共同描绘,我们相信在马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居委会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居委会的明天会更加繁荣。
|
一、基本情况
马寨乡朱大庄行政村位于马寨乡西北部,是马寨乡的北部门户,该村西部与九龙镇接壤,南部与皮楼村相邻,东部与马寨居委会相邻,全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30.7亩,辖21个自然村,1439户,5365人。朱大庄村城乡建设挂钩项目为马寨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示范项目,项目通过对朱大庄村11个自然村整体搬迁重建,建设成为朱大庄中心村,新村规划区位于向阳河、向阳路东侧,北临102省道,占地330亩,共安置1000户,4100人,其中一期工程计划建设85栋435套,可安置群众2800人,目前共 栋整体完工可交付使用,剩余工程正在抓紧实施,预计年底交付。二期工程(群众自建)43栋225套,安置80户,计划拓展区安置330户,可安置群众1300人,共可集中居住群众4100多人。整个新村项目集村室、小学、幼儿园、水厂、卫生室、文化广场、消防、警务室、商业网点、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于一体。新村建成后,原有村庄通过土地复垦,形成5000多亩集中连片土地,投资155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亚行项目将对土地进行整理,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朱大庄新村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市节约利用土地、群众合理聚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土地合理流转、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二、主要特点
1、是节约利用土地,搞好土地流转的集中体现。通过项目实施,朱大庄村一期11个庄拆迁可节约土地600亩,项目完工后共可新增耕地960亩,并形成5000多亩的基本农田连片,为进行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土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2、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水平的集中体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550万元,通过田间道路建设、沟河塘疏浚、桥涵建设、土地平整、节水灌溉管网铺设等,将村庄拆旧形成的连片土地建设成为“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大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是严格建设规划,控制违法乱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对项目区内的群众建房进行合理规划,禁止项目区内部不经审批乱建房,并加大巡查打击力度,确保项目范围没有乱建房现象发生,为就旧村庄集体搬迁打下了基础。
4、是进行民主自治,推进民主进程的集中体现。项目实施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三老人员座谈会,各家各户签字同意后才组织实施。各村抽派3名群众代表组成村民理事会,对项目实施建设等各项环节进行监督,重大决策由理事会讨论决定,确保将项目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5、是建设美好乡村,发村农村经济的集中体现。通过新农村建设几个项目的集中实施,进一步抓好土地复垦,搞好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当地群众致富,为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预留用地,形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宋寨村位于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东部,是马寨乡的东大门,南临阜南县新村镇,东接颍州区西湖镇,西靠马寨乡皮楼村,北靠华高路与马寨居委会隔路相望,交通便捷,全村人口4974人,辖11个自然庄、32个村民组,党员89名。土地面积4228亩。宋寨村是阜阳市廉政文化示范村、区先进党组织和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宋寨村组织健全,党员、干部队伍坚强可靠,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群众环保意识强。村内交通便利,距阜阳市区30公里。村级道路状况良好,路面全部硬化,村组公路纵横交错。移动电话、固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加强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已形成了以种植、养殖、建材加工制造为产业的发展格局,年种植生姜、青茄达400亩以上,出产的生姜、青茄深受广大商贩的称赞。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市、区、乡表扬与表彰。 |
1958年公社化时称为宋寨大队,后又从宋寨大队分拆出马庄大队,1978年马庄大队与宋寨大队合并称为宋寨大队,1984年2月改制为宋寨村,并设置申郢村。 1996年划归颍州区。 申营村简介
申营村位于马寨乡东南部,现有户数986户,人口4300人,耕地面积4056亩,辖9个自然庄,16个村民组,现有45名党员。党建、综治、计生等各项工作,均位居我乡中列。 |
原皮楼村于1976年后分为皮楼村和蔡竹元村,于2007年原蔡竹元村和皮楼村合并为皮楼村至今。 皮楼村简介
皮楼村位于马寨乡中部,现有户数1117户,人口4657人,耕地面积4869亩,辖19个自然庄,32个村民组,现有75名党员。党建、综治、计生等各项工作,均位居我乡前列。 |
建国初期为姚寨,后当地挖掘出一座古楼出名,故更名为姚楼。1958年公社化时,为张大郢大队,后于1959年拆分为张大郢生产队、大姚生产队、前孟生产队;1982年大队改为村,分别陈大姚村、前孟村、姚楼村;1996年划归颍州区;2006年前孟村、姚楼村合并为姚楼村,建制保持至今。 姚楼村简介
姚楼村位于马寨乡中部,现有户数1162户,人口4820人,耕地面积5345亩,辖20个自然庄,38个村民组,71名党员。党建、综治、计生等各项工作,均位居我乡中列。 |
1958年公社化时分别驻地姚老家、张大郢大队。 1980年姚老家大队划分3个大队,其中有庙东大队;张大郢划分3个大队,大姚大队是其中之一;1982年大队改为村分别称庙东村、大姚村;2006年12月庙东村、大姚村合并为新的庙东村。 庙东村简介
庙东村位于马寨乡中西部,现有户数1360户,人口5025人,耕地面积5125亩,辖17个自然庄,26个村民组,现有78名党员。党建、综治、计生等各项工作,均位居我乡前列。
|
1956年命名姚老家人民公社,1978年公社合并后,命名为姚老家大队。 1984年改制为姚老家村,1992年合并入马寨乡后命名为姚老家村。 1996年归颍州区管辖。 建制保持至今。 姚老家村简介
姚老家村位于马寨乡西部,现有户数972户,人口3669人,耕地面积4026亩,辖17个自然庄,25个村民组,现有63名党员。党建、综治、计生等各项工作,均位居我乡中列。 |
张小庄村位于马寨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南接阜南县新村镇,北部与我乡姚老家村相邻,东临庙东村,西接欧庙村。全村共有13个自然庄,20个村民组,945户,3813人,耕地面积4028亩。
该村新建水厂1个,铺设主水管道23km,自来水管道自水厂通到家家户户,使全村人人饮上了放心安全水。2012、2013年共修水泥路16.3km,实现了全体村民晴天骑车不颠簸、下雨出门不踩泥的梦想。
张小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工作位居全乡前茅,其中2008、2010、2012年被颍州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8、1999、2000年被颍州区委评为“五个好”村(社区)党组织标兵,1999年被颍州区委评为先进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殡改工作一等奖,2011年被阜阳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任命为阜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12年被乡政府评为十星级党组织。
张小庄村2013年在全乡率先建成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该村现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所、图书阅览室一所、远程电教室一处。
张小庄村党总支部下辖两个党支部,全村正式党员75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8名。
张小庄村的经济依农业生产为主,劳务输出为辅。养殖业方面,全村年出栏4万只以上肉禽养殖场1个,年出栏育肥猪50头以上农户46户,年出栏育肥猪200头以上农户5户。种植业方面,全村年种植生姜286亩,反季节蔬菜大棚153亩,南瓜432亩。
张小庄村美好乡村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依“0一线”为基础,依绿和新村为龙头建设,全村逐步建成依绿和新村、张前新村两大居民集中居住新格局。
|
欧庙村简介 欧庙村位于颍州区马寨乡大西南,西与临泉县相邻,南与阜南县接壤,地处三县交界之处。全村共有13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人口5021人,耕地面积4111亩,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共有67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村民代表52名。
现在的欧庙村是在2007年由原来的欧庙、元里两个小村合并而成,是全乡主要的商业贸易市场之一。“磨盘”街道上来自三县的群众每逢农历逢单的日子都到这里进行物质交流,所带商品几乎全部销完。所以,欧庙集曾素有“0猪集”的美誉。
村“两委”班子健全,年龄结构合理、文化水平较高,精诚团结,战斗力强。全村各项工作均居全乡前列,多次被乡、区、以及阜阳市表彰,2012年度还被区乡两级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泥道路实现“庄庄通”,庄庄有调频广播、户户装有线电视。小学、幼儿园各一所,阜阳到欧庙的班车每20分钟一班往返阜阳、欧庙,途径该乡政府驻地,方便全乡群众出行。建有欧庙车站,附近三县的乘客到这里集中,给欧庙集镇的发展增添活力。马寨信用社欧庙网店在欧庙集镇上办公,大大方便了广大储户,给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证。新建自来水厂一个,全村5000多人能够吃上放心水。在建中的欧庙卫生院也将给欧庙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农业生产走向科技时代。千亩生姜、千亩高蛋白红芋以及蜜本南瓜等“经济效益型”种植让该村群众充分尝到了科技种植的“甜头”,同时也鼓足了干劲,千亩连片、土地管网治理项目有待抓紧实施。 以集镇为依托、辐射全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2010年以来,又先后建成幸福街、金融街、光明街等6条街道,大屈庄、甘庄等村庄正一步步向欧庙集镇靠近。二到三年时间,欧庙将发展为三纵三横“田”字形商业街道,打造以服装、建材、餐饮等为龙头的商业集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