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由县级宜宾市改设,因有翠屏山得名;山因山势巍峨,树木苍翠,屏峙江岸得名。 |
2018年6月由宜宾县改设,北宋政和四年(1114)戎州更名叙州,明正德《四川志》叙州府:取西戎即叙之义。 |
隋开皇十八年(598)汉安县改现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西汉置江阳县,东汉置汉安县,兼取二县为名。 |
长宁县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取地势边远宁静之义。民国《长宁县志》载:“长宁于蜀南最远,蜀每有事而长宁独晏然自保,以故物力充实,城廓完固。民人皆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豈非地势使然哉!”二说取希冀民族和谐之义。晋时,僚人大规模入蜀,今县境为其所据,唐置羁縻州招其内附,但因长宁地处僚、汉交界处,民族交往频繁,矛盾亦比其他州为甚,故州名长宁,以期民族和谐相处,长久安宁。 |
以山水险峻,以高名之;明朝高州改县,因州得名;据《郡县释名》:县治南有眺远山,即云崇冈,其峰最高,登之则四远皆可眺望;故名。 |
以珙溪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珙州降为珙县,因县西南有珙溪,溪中有石如壁玉、大石如大壁,即称珙壁以名县。另据《蜀中广记》:唐为羁縻萨、巩二州,巩音近珙,故名。 |
县沿筠连州之名;合古筠州、连州置县,以地多筠竹,“四面皆山,一色相连”,故名;据《蜀中名胜记》:四山皆竹,一色相连,因谓之筠连。 |
明洪武四年(1371)戎州降为戎县,万历二年(1574)改现名;据《蜀中广记》:取偃武修文之意。 |
以宝屏山为名,是山高耸,四面如屏,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县城北有锦屏山,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