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楼村是王岗镇八个自然村之一,全村总人口8140余人,共有党员150多名,耕地面积10492亩,是由原周楼、牌坊、新安三个村经村级区划调整合并而成。 周楼村是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和养殖大村,拥有国富服饰有限公司、唐心爱等三家大型轮窑厂、邹传玲等三家养猪场,并成立了龙虾养殖协会,发展会员近百人养殖小龙虾。周楼目前各项工作开展正常,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正在研究制定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周楼新貌不久将呈现在群众面前。 |
王岗村位于颍正公路沿线,东接马新村,南连金唐村,北依姚庄村,西壤周楼村。2006年1月底由原王岗、小庄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为典型的鱼米之乡。全村耕地5275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王岗村共划分11个村民小组,1190户人家,3960人,共有劳动力1980人。是全县知名的农村机械交易大市场。村支部书记郑田彬是全县“双培双带”先进典型,这些年在他的的带领下,王岗村成立农机跨区作业合作社,实行农机跨区作业,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近万元。 |
蔡郢村是王岗镇八个自然行政村之一,位于王岗镇西2.8公里,西邻垂岗乡,南靠唐垛湖,东接周楼村,北依姚家湖与姚庄村隔湖相望,颍正公路横贯全村,五叉路是蔡郢村主要商品贸易场所,蔡郢中心村位于颍正公路北侧,东与前北居民点接壤。人口4100人,总户数1160户,有耕地6255亩。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3公里,4公里乡村柏油路即将动工,户户通硬质路10公里。
土质多为积淤土,土地肥沃,适应多种农作物生产,主要产品有小麦、大豆、水稻和油料作物。 |
金唐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大量种植小麦的传统,农业发达,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金唐村的村民在各级政府和村干党员的引导下,逐渐改变旧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进种植多种经济作物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利用科学技术和市场的理念进行多样性农业生产,在农业增收和致富之路上越走越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满信心和希望。金唐村共有11个自然庄,住户(1812)户,主要由汉民族组成,总人口7081人,劳动力4241人,现在有耕地面积有10389亩,比去年增加470多亩。 |
据古史记载,春秋时代,管仲是齐国的相邦,有一年回家探母,发现家乡洪水成灾。很多人家的住房被水淹倒,大部分人仍在齐腰深的水里站着,而且水中浮尸遍野。管仲立即发动大家运土堆台,把水里的人救到土台上,从那以后,一到洪水成灾的年份,人们堆土筑台避水,作为管仲家乡的黎民百姓,就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台子”。意是教育后代处人做事要像管仲那样,重信用、讲道义。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颍上县几户每姓人家人家都有“台子”。淮罗村在淮河北岸边,由罗大台子、二罗台子、小陈台子、八大家台子合并成罗大台子村。在2007年机构改革时由大台村、柳林村两村合并叫淮罗村。解放初期属于王岗区垂岗乡,1958年公社化后,建农业生产大队。 1979年由赛涧。 王岗。 垂岗三社划出沿淮部分大队组建新社,成立柳林公社,1981年一普时因地区重名,更名为淮罗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成立淮罗乡大台村、柳林村,1992年撤区并乡,王岗区撤销,成立王岗镇,2007年机构改革时由大台村、柳林村两村合并叫淮罗村。 淮罗村位处淮河岸边,主要种植小麦、大豆,总人口2369人,610户,劳动力1430人,耕地面积5653亩。 |
马新村,位于王岗东大门,全村现有1096户,4100口人,其中党员80多名,下设1个支部,村两委成员由5人组成。 该村是一个崇尚民主团结,追求文明富裕,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村庄。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村党支部书记郑兰航同志带领村两委成员及全体村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经济、服务百姓”为宗旨,廉洁勤政,奋发有为,内引外联,锐意进取。抓班子,强队伍,抓制度,求实效;抓经济,求发展;抓平安,求稳定。力求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的路子。 |
郑湾村是王岗镇八个自然行政村之一,有13个自然庄,13个村民组,总人口3285人,总户数825户,有耕地4830.7亩。村风淳朴,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马铃暑、大蒜、西瓜和食用菌。洪涛菌业种植基地试验成功的蚕沙和桑枝种植蘑菇的循环经济模式受到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作为我县农技推广项目。 |
姚庄村地处沙河与淮河交汇处,位于王岗镇西2.8公里,西邻垂岗乡,南靠姚家湖,东接周楼村,北刘集乡隔河相望,姚庄路横贯整个居民点,刘集、王岗是姚庄村主要商品贸易场所,汤湾居民点位于韩圩居民点路北侧,东与姚庄中心村接壤。 地势低洼,全村共有1200户,总人口4200人,劳动力2900人,2006年1月由左元、韩圩、汤湾三个村合并而成,主要种植小麦、大豆,耕地面积6815亩。
村委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基层村镇居民社会环境的更新与发展,力求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合理、舒适、注重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居住环境。
产业特色:适应多种农作物生产,主要产品有小麦、大豆、水稻和油料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