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十八里铺村位于该镇政府所在地,辖8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人口4216人,耕地3893亩。农民收入以集市贸易为主,种植经济作物为辅,人均收入位于全镇前列。

我村利用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老街道进行改造,对102省道南侧进行建设。目前,集镇内拥有商贸、物流、农副产品批发集散地,新建200多套商住楼,到2009年年底可达400套。我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已经全面启动,集镇建设潜力很大,具有开发价值,我们真诚的欢迎有志之士到我村来大显身手,为共同打造一个经济强镇、卫星城镇和文明乡镇而共同努力!

曹庙村位于十八里铺镇南侧1.5公里处,人口3068人,土地3725亩。下辖8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共有党员81名,其中流动党员13名.

  近几年,该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务实,连续多年被县委、镇委评委“五个好”村级党支部。

因村部设在邢洋庄,故得名为邢洋村。解放前该地区为荒地,1953年建庄,并命名为邢洋大队,1983年体改为邢洋村,同时设置邢洋村村民委员会,2018年6月改为邢洋社区居民委员会。

邢洋村位于十八里铺镇东,东面与慎城镇为邻,北与建颖乡为邻,全村共有人口3271人,耕地3312亩。该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小麦、棉花、玉米种植面积在2000亩以上。该村现有0正式党员91名,共下辖9个自然庄,17个村民小组。

因村部设在大宋洋庄前面,所以得名为“宋洋”村。1961年前属于两洋大队,1961年分大队,命名为宋洋大队。

1983年体改为宋洋村,同时设置宋洋村村民委员会,2018年6月改为宋洋社区居民委员会。

宋洋村位于十八里铺东1公里处,102省道北侧,全村辖13个自然庄,23个村民小组,人口3876人,耕地4071亩,粮食面积保持在3000亩以上,经济作物以玉米、棉花、甘蔗为主,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左右。

据《颍上县志》记载:“尤荫轩生于公元1881年,殁于1955年。其名为惠棠,又名朝栋,字荫轩,安徽省颍上县人。其父尤成章,绰号黑虎,系山东兖台镇守使,清授建威将军。原系左宗棠部下,因收复新疆战功显赫被授予巴图鲁称号。其母鲁氏被授予清封一品夫人。”尤荫轩早年曾是冯玉祥部属,历任豫西保丰、伊阳等七县的剿匪司令,官至陆军少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尤荫轩返回故里安徽省颍上县,置田三千余亩,扩建故居,并于1923年建成其私人花园,当地人称尤家花园。因其花园在当地出名,此地便以花园为名。1949年建凌湖乡,1957年公社化时撤销,成立花园公社青红大队,1959年分成红建、张庄、青年三个大队。

1977年青年大队分为花园大队和青年大队,1983年更名为花园村和青年村,同期设置花园村委会和青年村委会。

2007年元月,调整村级区划,花园村与青年村合并,沿用花园村名称,2018年6月改为花园社区。

花园村位于十八里铺镇东部,与慎城镇以五里湖为界,该村下辖14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人口5683人,1368户,耕地3991亩。

闫邢村的得名主要是以闫庄和邢庄两庄的姓氏而得名。1948年命名颍上城郊区十八里铺乡闫邢大队,1969年更名颍上县十八里铺公社闫邢大队,1972年更名为颍上县十八里铺公社花园管理区闫邢大队,1979年更名为颍上县城郊区十八里铺公社闫邢大队。

1983年更名为颍上县城郊区花园乡闫邢村,并设置村民委员会。

1992年更名为颍上县十八里铺乡闫邢村,2002年更名为颍上县十八里铺镇闫邢村,2018年6月改为闫邢社区。

闫邢村位于十八里铺东南,南与盛唐乡仅一条柳沟之隔,人口3875人,耕地3910亩。是全县20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

老庄村位于十八里铺镇南侧2公里处,辖7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人口3815人,耕地3454亩。农业是该村的经济基础,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经济作物种植也随之扩大。支柱产业为“三粉”加工,劳务输出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目前,该村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村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广大干群对“三粉”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科技改造,有数量型向规模型产业聚集,努力把老庄村打造成“三粉”加工基地。

清朝初期叫马庄,清朝末年被颍上县北的一个富户李大海所买,庄名改为李大海,到1983年又改名大海。1949年建八里庄乡,1958年公社化时撤销,1961年建区划社时,建两洋公社,1971年建城郊区十八里铺公社;1983年体改,为颍上县城郊区十八里铺乡大海村,驻地大海庄;1993年撤区置镇,成立十八里铺镇,大海村归属该镇管理;2007年10月调整村级区划,将马海村与大海村合并,并设置大海村委会,2018年6月改为大海社区居民委员会。

大海村位于十八里铺镇北部,北与建颖乡一沟之隔,西与桅杆村为邻,南与十八里铺村相接,全村共有人口3888人,耕地3950亩,下辖10个自然庄。

古店村位于十八里铺镇西部,102省道横贯全村。古店村在2007年村级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化颇村、古店村合并而成的,是十八里铺镇人口最多、辖区面积最大的村之一。南与谢庄村、魏庄村为邻,西与西三十铺镇接壤,北靠建颍乡,东与桅杆村为邻。

  该村现有人口5216人,耕地5342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棉花和红薯为主,拥有大型养殖厂、三粉加工、冬瓜加工等村办私营企业。

谢庄村位于十八里铺镇西部,东与西三十铺镇为邻,南与耿棚-接,全村共有9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人口4198人,耕地4500亩,现有0正式党员86人。

该村曾被省委评委“五个好”村级党组织,被市委、县委评委先进单位。村党支部书记李景民2007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现为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

解放前,该地区是荒草地,魏氏在此建庄,故众人习惯性将这荒草地称为:“魏家老荒”。解放后,成立于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该地区因为庄子大,人口多且地处中心,故得名为魏庄大队。魏家老荒在当地比较有名声,解放后就以“魏庄”为专名,历次命名为魏庄生产大队、魏庄生产大队,在文革时期改为魏庄大队革委会。

文革结束后改为大队。

1983年体改为魏庄村,同时设置魏庄村村民委员会,其名称和建制保持至今。

魏庄村下辖6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人口2928人,耕地2687亩。

该村主要以种植粮食、棉花、西瓜等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达到1000亩左右,“三粉”加工是该村的主要收入渠道,产品远销河南、山东以及本省合肥、淮南等地。

桅杆村位于十八里铺镇西部,西与古店村为邻,北与建颍乡一沟之隔,东与大海村相连。辖6个自然庄,9个村民组。人口2221人,耕地2301亩。该村共有党员46名。

  几年来,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带领广大群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村级基础设施,还是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级党支部,2008年被阜阳市委评委“创建村级五个好村级党组织”。

2006年12月区域调整,由两个村合并后改为张王庄村。解放前该地区为荒地,50年代建庄,1961-1971年属颍上县城郊区区花园乡张庄大队、王庄大队;1972-1978年属颍上县城郊区花园乡花园管理区张庄大队、王庄大队;1979-1983年属颍上县城郊区花园乡张庄大队、王庄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更名为张庄村、王庄村,并设置村委会。

2006年12月两村合并为张王庄村,建制保持至今。

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张王庄村,位于该镇东南部,距十八里铺集镇约有3公里,辖20个自然庄,全村共有5036口人,党员117名,4659亩耕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

更多资料
鏃呮父鎼滅储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