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阜南县焦陂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阜南县焦陂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焦陂镇焦陂村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1523亩,全村人口5200人,其中回族3500人,9个自然庄,0员53人。

焦陂镇政府位于焦陂村焦阜路北侧。焦陂及附近穆斯林举行礼拜、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回民清真寺坐落在老街北部。村里有焦陂职业高级中学、焦陂中心学校、焦陂回民希望学校、焦陂桃李小学、桃李幼儿园、焦陂文武学校等学校,为焦陂及周边培养了大批人才。原大型国有企业焦陂酒厂(现改制为中粮龙虎尊有限公司)坐落在焦陂村东南部。

焦陂街道有东西两条,南北四条,集市贸易繁华,来自全国的客商把丰富的商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市场,在这里安家经营。

热情好客的焦陂人民以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全心全意的为各地佳宾服务!我们携手共创焦陂美好的明天!

曹庄民族村位于焦陂镇东,与焦陂民族村为邻,座落在小有名气风景秀丽的清河北岸,东与杨行村、闫庙村为邻,北与田铺村为伴,人口3200余人,738户,14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土地3499亩,34名党员。

曹庄民族村以传统的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杨树为主,现有速生杨树3万余棵,成材树已达2万立方米,其他杂树500多立方米。现有技术较好的木工100余人,中小型多功能木工机床100余部。

这里人勤地沃,交通方便,水电齐全,资源丰富。我们民族村发展企业有国家的优惠政策的倾斜,经济上支持,宽松的环境,工商、税务用地国家是一路绿灯,是办企业最理想的地方。这里人民善良,社会治安稳定,曾被阜阳市授于社会治安模范村。资源充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政策好,环境优美是办企业的最好保障,欢迎广大客商来发展!。

焦陂镇焦寨村位于陶子河两岸,阜曹公路(阜阳-曹集)穿境而过,距镇政府南约2.5公里,素有“焦陂镇南大门”之称。全村3200多人,11个自然庄,20个村民组,3400多亩耕地,党员78名。

焦寨村是由原前瓦、后瓦、焦寨三个村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合并而成的。

焦寨村支部自并村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支部一班人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稳定为前提,努力化解并村前后各种矛盾,以党务公开为抓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稳定了人心,沟通了思想,开创了焦寨村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朱郢村在焦陂镇政府南,分别与本镇的焦陂村、焦寨村、付庄村、张店村及杜郢村接壤,全村总人口4450人,耕地4375亩,有党员96名,8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阜阳到曹集公路穿过朱郢村。

朱郢村有村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村卫生室在朱郢村中心地段,室内的设备可以满足村民小病不出村的需求。党员活动室有彩色电视机,定期为党员群众播放科技片及清正廉洁教育片。全村有高音喇叭,以便紧急情况群众早知道。村建了垃圾池,以方便群众到生活垃圾,从而改善本村卫生情况。

朱郢村两委班子通过学习改善自身不足,努力提高班子服务群众的能力,每季度村务、党务及时上墙,给全村村民一个明白。

焦陂镇付庄村是焦陂镇的“西大门”,枊沟至焦陂的县道贯通全境,陶子河横亘东西,总面积3050亩,人口3700多人,下辖9个村小组,共有党员59名。焦陂镇付庄村推行村民自治,真心实意为村民谋利益,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村委会则以村民的信赖为基础,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各项政令,如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等工作,村委会都能大胆地贯彻落实,群众都能乐于配合和大力支持村委会开展工作,从而使付庄村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镇的前列。

“清河,相传为楚灵王所开渠道,自淮、颍引水向北穿大小运河,直抵当时的胡城附近,称通商渠。它不但方便了沿岸地区的排涝抗旱,也方便了自此以后的舟楫之利。”

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欧阳修知颍州曾主持治理清河与焦陂塘、蓄西湖水,他在《忆焦陂》诗中写道:“清河两岸柳鸣蝉,直到焦陂不下船” 的诗句,以赞美焦陂的风光美景!

清河——这条流经我们焦陂镇徐棚村的母亲河,用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徐棚村近3000父老,现在的徐棚村是由原清河村、原徐棚村在村级区划调整时合并的现有近3000人,16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34名0员。

徐棚村人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田铺村位于焦陂镇北部,素有“焦陂北大门”之称,北运河南岸,阜阳到曹集公路穿境而过,与本镇焦陂村、三和村、闫庙村接壤。辖14个自然庄,25个村民组,1120户,5093人。党员74名,村“两委”7人,耕地面积4554亩, 2010年人均纯收入3510元。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近年来步伐加快。

全村依托2800米北运河沿岸,已初步建成防护林带300亩,农作物种植以优质小麦和玉米为主,常年种植小麦3800多亩,反季节蔬菜100亩;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牛、羊、鸭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全村总户数60%以上,户均养殖黄牛1头,山羊2只,鸭40只,田铺养殖小区占地6000平方米,生猪存栏300头,田铺村已成为全镇主要畜牧养殖村;以林草牧综合发展和秸杆综合利用为模式的循环经济初见成效。全村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沼气池90口,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环村水泥路沟通全村,交通条件初步改善。田铺生态村建设已有了良好开端。

牛寨村位于焦陂镇西北方向,下辖7个自然庄,20个村民小组,714户,总人口3365人,耕地面积3670亩。全村从业人数2286人。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年均生猪出栏4270头,牛150头,羊1380只,家禽12530只。水果种植方面,年产量2240公斤,水产品年产量可达49200公斤。

杜郢村,人口6250人。该村现有123名0党员,村两委班子7人,位于焦陂镇东南部,东面和南面与黄岗镇接壤,交通便利。

村支部一班人从抓制度入手,用制度约束人,约束班子的行为,努力做到按章办事。自班子组建以来,他们努力加强学习,牢固树立团结共事,一心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班子的疑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在班子内部实行严格分工,职责明确,相互协作,严格按照《安徽省村两委班子工作规范》行事,在工作中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务工作中,做到了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勤交流,多沟通,共商量,同决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保证了村内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村务公开严格按照“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落实到位,还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清除了群众对干部的误解。在财务管理方面,坚持三笔会签,月审和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同时, 以“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三级联创要求为目标,“双培双带”结对帮扶15户,脱贫党员8人,培养发展对象7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8个岗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村两委一班人在治乱的同时,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等不靠,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改变村面貌的中心任务来抓。通过村“两委”的共同努力,焦陂镇人口最多的村现在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三和民族村座落在阜南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焦陂镇西北部,共有7个自然庄,2900多人,其中回族12余人,耕地3305亩,是新农村示范村,整村推进村。现有精养鱼塘水面200亩。养牛大户28户,养羊大户42户,养猪大户2户,规模养鸡户3户。种植大棚蔬菜300余亩,小麦高产攻关田800余亩。2010年三和村人均收入达到4200多元。

多年来,三和村“两委”干部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指示精神,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村“两委”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习计划和干部政治学习计划,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在广大群众中开展民族政策的学习,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民族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使广大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早期尹姓在此筑寨建村,故名。解放前属阜阳县洄流区焦陂乡。

解放后,划归阜南县焦陂乡。

1958年属焦陂人民公社,1961年建焦陂人民公社尹寨大队和白庙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属焦陂乡尹寨村和白庙村,1992年撤区并乡,属焦陂镇尹寨村。

2006年,尹寨村和白庙村合并为尹寨村。

尹寨村由原尹寨村、白庙村两个村合并而成,辖16个自然庄,29个村民组,1207户,人口5700人,党员88人,耕地6444亩。

村党支部一班人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王楼村位于焦陂镇东北4公里,耕地面积5821亩,总人口4430人,10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有公办小学1所,是一个村容整洁、乡村文明、民风纯朴的行政村。

本村村民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常年粮食作物在5200亩,产值60万元。村民有常年种植蔬菜的习惯,种植面积800亩,产值200多万元,同时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本村有种植大户8个,养殖3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8户,有力促进王楼村的经济发展。

焦陂镇张店村,665户,2660人,9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3665亩耕地,69名0党员,村两委班子6人,张店村位于焦陂镇东南部,东与黄岗镇接壤,西与本镇的朱郢村,北与杨行村为邻,张店商贸繁荣,该村于2006年10月由原张店村和新寨村合并而成。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该村立足村情、艰苦创业,村集体经济逐年上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村支部一班人首先从抓制度入手,用制度约束人,约束班子的行为,努力做到按章办事。自班子组建以来,他们努力加强学习,牢固树立团结共事,一心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班子的疑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在班子内部实行严格分工,职责明确,相互协作,严格按照《安徽省村两委班子工作规范》行事,在工作中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务工作中,做到了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勤交流,多沟通,共商量,同决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保证了村内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村务公开严格按照“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落实到位,还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清除了群众对干部的误解。在财务管理方面,坚持三笔会签,月审和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同时, 以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三级联创要求为目标,“双培双带”结对帮扶9户,脱贫党员4人,培养发展对象6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6个岗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村两委一班人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支部书记张学才同志创办的养鸡场的面积已扩大到1000多个平方米,养殖数量达8000多只,培育出来的鸡苗广受周边养殖户的欢迎。支部书记张学才同志致富不忘乡亲,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改变了“养牛为耕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花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2004年,张学才等人成立了“张店孜村养鸡协会”,希望通过协会来宣传带动,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组织化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以达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目前,张学才已经带动周边规模养殖户58户,养殖规模达42万只左右。

杨行村位于阜南焦陂镇东部,分别与本镇曹庄村、徐棚村、张店村、王楼村接壤,杨行村下辖9个自然庄,14个村民组,党员50名,现有农500户,人口2518人,耕地2698亩。

村党支部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发展集体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杨行村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杨行村经济发展好、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焦陂镇闫庙村位于镇政府东北约2公里,北与阜南县许堂乡隔运河为邻,焦陂到朱寨路沿本村通过,2006年区划调整,原刘堰村、闫庙村合并。全村5500多人,1300户,6100多亩耕地,14个自然庄,28个村民组,党员90人。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村各项事业大力发展,现有4个养鸡场,年收入30多万元;养猪场4个,年收入40多万元。刘堰空心砖厂,年产2000多万,利润百万元,解决就业近百人。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闫庙村加快新农村步伐,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各自然庄的主干道已修成,达到了庄庄通了水泥路。现正在建设新村室,将给全村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欢迎全国各地客商及在外的家乡父老前来投资兴。

更多资料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