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临泉县黄岭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临泉县黄岭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境内原有东汉阜阳侯国。从东汉永初二年(108)刘显被封为阜阳侯开始,至永建元年(126)刘显被封为厘王,继承济南王止,阜阳侯国只有18年。刘显为阜阳侯时,其夫人死后安葬于黄岭,故有皇后陵之称,传皇后陵曾有黄色神牛出没,故名黄牛岭,简称黄岭。黄岭村:是黄岭镇政府驻地,流鞍河东西穿境而过。辖7个自然村,即黄岭、东寨、西郭庄、常庄、张庄、何庄、柿园。总户数1543户,总人口6566人,耕地面积3874亩。

大刘行政村坐落在黄岭镇最东边,北邻白庙镇、张营乡龙安沙,东邻田桥乡,南邻冯辛行政村,西邻黄岭行政村,离镇政府最远的村有4公里,人口是5302人,耕地面积4212亩,共有9个自然村,9个村名小组,共有党员57名,总支一个。

大刘经济:

1、大刘行政村的药材种植,准备成立以刘金敬为首的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2、王庄自然村建成了宁兴高标准养殖小区。

3、大庄自然村庄文秀建成了东风轮窑厂。

4、这两个轮窑厂,可以转移农民剩余劳动四百多人,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冯新村位于黄岭镇东部,该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土地肥沃,是生产粮食的重要村,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全村有6875人,74名党员,辖10个村民组,耕地面积5528亩,1个党总支。村“两委”班子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执政为民,甘于奉献”的理念,积极带领广大群众求真务实,团结进取,扎实苦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冯新村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坚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种植养殖基地,成立了无公害的蔬菜大棚,做到了春中秋冬收和秋种春夏收,使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上市,建有蘑菇大棚10多个,养猪场4个,该行政村为方便人民服务生产生活,多方筹措资金,为全行政村修建5公里水泥路,3000多米柏油路,切实做到为民“做好事”“办实事”。

冯新村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坚持以村为主,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中心,建立健全经常性工作机制。该村在发展经济,推动全村各项事业进步的同时,不断加大和谐社会的建设力度,能经常做到对贫困户,特困户,计划生育家庭户关心照顾,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困难。目前全村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被镇党委评选为先进党组织。

冯营村地处黄岭镇东南,距黄岭集3.5公里处,辖六个自然村(冯营、大张庄、朗庄、李庄、杨庄、洪庄),总户数877户,总人口3526人,耕地面积3036亩,全村党员74名,设一个总支下辖三个分支。一分支24名党员,支部书记冯协成;二分支党员28名,支部书记冯立民;三分支党员32名,支部书记侯磊。

该村2007年成立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4人,在2006年各项工作中被临泉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新农村的“五句话”的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

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导产业,以棉花、、芝麻、大葱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厂3个,辖区内小型企业12个。

八里坡村位于黄岭镇南3公里处,坐拥黄岭镇的“南大门”,黄瓦路穿境而过,是黄岭镇首个各自然村之间通柏油路的村,交通方便,南邻山羊名镇瓦店,北依镇中心黄岭集。本村下辖10个自然村,现有人口5285人,1026户,耕地面积5121亩,10个自然庄,拥有党员60名,设立总支1个,分支2个,现有村两委班子7人,两委班子配备齐全,班子成员之间团结状况良好,干部年青化,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本村种植养殖各具特色,村级事务管理比较规范,村各项工作名列前茅。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秦庄村位于黄岭镇政府南1公里,是黄岭镇的南大门,该村于2006年8月由秦庄村和高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行政村辖7个自然村1213户,总人口5487人,耕地面积共4377亩,该村于2007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村支部3人组成,村委会5人组成。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广播、通电话,通水工程正在筹建过程中,2011年下半年实施,全村修建村村通道路3.5公里,下半年4.5公里,水泥路即将实施。

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大豆、芝麻为辅导产业,村内户办养殖业1个,水泥预制场1个,建筑队7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

何洼行政村位于黄岭镇政府三公里处,交通顺利,经济繁荣,田庞路穿境而过,东与秦庄交界,南与前洼村,西与彭寨村而上,全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庄,13个村民组,1120户,总人口5180人,耕地4156亩,该村2008年成立党总支3个,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7人,有公办小学两所,民办小学一所,达800余人。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新农村的“五句话”的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3公里处。

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导产业,以棉花、花生、油菜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厂2个。

前林村位于黄岭镇的西部,交通便利,商贸繁荣。黄前路,前赵路,前陈路,穿境而过,流鞍河位于我村北部,水利资源丰富,交通、水利便利。该村于2007年3月份由前林村和代庄村合并而成中心村,全村面积3公里,辖8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62人,耕地面积3366亩,总户数1216户。该村于2008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3个分支部,共有党员50名,67名村名代表。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的建设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有线、通广播、通电话,到年底我村户户使用自来水,修建村村通道路6条,长达5公里。

西齐庄村位于临泉县黄岭镇的西北约3公里,流鞍河上游的南岸,黄岭、庞营、三桥的柏油路贯穿该村,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境内流鞍河水近472亩,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大小池塘有60多亩,水渠长度约3000米。该村现辖7个自然村庄,分别是赵庄、齐庄、崔老家、土桥、柳树庄、桂张庄、林张庄。农户1238户,人口5482人,耕地4232亩。齐庄村村两委班子健全,村两委成员7人,村计生专干2名,村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0党员54名,两委班子始终团结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各项工作始终排在全镇前列,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单位。

侉子营行政村位于黄岭集西北部,北邻白庙镇,西邻桐城镇,南邻庞营乡,西邻庞三公路黄三路川村而过,交通顺利,本村有6个自然庄,810户3130人,耕地面积2810亩,该村于2007年成立党支部,共有党员28人。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抓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勤劳致富,鼓励部分村民搞养殖、种植,涌现一批勤致富带头人。

侉子营自然村:村民张耀法,经过致富扶助,兴盖占地八百多平方米的养猪,每年出栏一百多头,年纯利润六万多元。

侉子营自然村:村民崔保平在福建晋江开办废品收购点,每年年收入10多万元。

侉子营自然村:崔继先在福建晋江自有挖掘机两台,每年纯收入30多万元。

大陈营自然村:村民陈峰在家自建高标准养鸡场,占地800多平方米,每年纯收入五万多元以上。

大陈营自然村村民陈战争在广东深圳承包大型公路、桥梁建设,年纯利润300万元以上。

西张庄村室原张庄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该村为了区别合并后的两个行政村名,特设西张庄行政村为原张庄行政村和前谷行政村合并后的总称,两个行政村,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县庞黄柏油路穿境而过,流鞍河水葱村西头经过后流向泉河,清清的河水滋润了我村两千多亩良田,所以说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目前,全村总面积大约4.1公里,辖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1081户,总人口4265人,耕地面积4675亩,该村于2008年成立了村党总支部,1个村党小组,30名党员,村名代表数61人,并于2008年村总支工作中,被镇评为先进党组织。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修建村村通道路6千米,农业产业以小麦、大豆为主要产业,户办养殖场10个,种粮大户4个,我村会随着改革的春风,会前途无量。

后集行政村是2006年8月由原程营行政村和后集行政村合并而成。本村位于黄岭西南9公里处,与瓦店镇侯寨村相邻,南靠临姜路,与临姜路紧紧相通的是瓦庞路,南北交通方便。目前,全村面积达3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1656户,总人口6980人,耕地面积6650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9名。

今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修建村村通公路4公里,开挖地头排水沟10余条。

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蔬菜、棉花为辅。全村在村“两委”的带动和帮扶下,拥有致富能手多名,其中岳建华年轻力壮,自家拥有2台小型挖机,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程九学时一位退居领导岗位的老支书,做建材生意已达10余年,新农村超市带头人程迎春利用自家优势,率先经营农民日用品、农业种子、化肥、农药,极大方便了农民生活、生产,除此之外,还有刚建一年多的联营砖窑厂、建筑工程队3个,这些都极大地解决了男女部分在农闲拿劳力,大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彭寨村处黄岭西南五公里处,田庞路旁,西于流鞍河庞营乡相邻,南本镇张庄村,东何洼、洼张庄,北流鞍河。人口5240人,1200多户,耕地4800亩,七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党员74名,三个分支部,一个党支部,即谷集为第一分支,老彭寨为第二分支,前彭寨为第三分支,彭寨为党总支部。

七个自然村分别是:后谷集、大崔庄、前彭寨、老彭寨,彭孙庄、彭桃园、彭小庙。

彭寨村主要种植为主,如小麦、玉米为主要农产品,崔庄主要种植红芋,前彭寨主要种植蔬菜。

谷集养殖厂主要养猪,如养殖户谷廷贤、谷静、前彭寨养猪户彭景山。

加工业主要有两户,彭小庙赵玉党塑料粒子加工,彭连三免烧砖厂,办当中塑料加工业。

前彭寨彭全山、崔自连破烂收购点。

黄岭镇前洼村地处黄岭镇西南部,该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土地肥沃,是生产粮食的重要村,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全村有5090人,56名党员,村两委干部6人,辖10个村民小组,耕地4999亩。

2012年9月,前洼村党支部根据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成的村活动场所面积478平方米,并达到了“八有”。主要做法是把好“三关”:一是选址把好群众利益关。村党总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全村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遵照群众意见和历史沿革,在兼顾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没有增加群众负担,在原村部翻建新村室两层楼房。二是筹建资金把好经费开支关。自筹资金22万,结合上级财政资金,共投入377250元,用于村室建设。三是确保质量把好建筑质量关。成立了村部建设项目质量和财务监督小组,将所有开支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初步搞好环境的美化、绿化和地面硬化。

新的村级活动场所建好后,规范了活动场所的标牌和功能,设置了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图书室、孕检室。规范了活动场所相关配套设施,实行轮流值班的方式进行日常工作和维护。该村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基层阵地作用,党员活动室经常向群众开放,让群众共享建成后的活动场所的功效,村民随时可以到村室的图书馆去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利用电脑网络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和市场行情。近年来,前洼村党组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坚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优质小麦种植基地。

去年以来,前洼村通过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色工作机制,前洼村积极落实村两委值班制度,从村书记到村两委委员,每个人都排进值班表,两人一班。这种值班制度的形成,一是让老百姓可以随时到村两委办事,二是强化了村两委委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前洼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全村各项事业进步,不断加大和谐社会的建设力度,能经常做到对贫困户、特困户、计划生育家庭户关心照顾,为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目前全村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更多资料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