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寨村位于陶庙镇东7公里处,东与太和县肖口镇接壤。该村下辖朱寨、大榆树、双柳集、杨小寨四个自然村,总人口3738人。 该村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白菜种植等为主,养殖业以发展养鸡、养猪为主,且自发成立了养殖协会。同时该村村民发挥民间资金,组建了流动小作坊的薯片加工、玉米加工,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5000余元,有力促进了本村的经济发展。 |
许寨村坐落在安徽省界首市陶庙镇,下辖许寨、前邱、后邱、邵庄、周庄、范寨六个自然村,共1192户,4069人,其中党员93人,农村劳动力2212人,常年外出务工达2190人。全村耕地3817亩,林地307亩。许寨村是以农业为主,传统农业和林业并举的局面,全村以种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 近年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民转移致富能力有所增强,良种小麦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近年来许寨村新农村建设成效。 1 、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近年来参加“一事一议”和“小农水”等优惠项目政策,修筑了28550平方米的水泥路,极大改善了村民以前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状况,为群众的出入带来了方便;二是向供电局申请了290万的资金项目,为五个自然村架设了农网高压线路,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三为两个自然村修筑6300米排水道;四是为了解决农田干旱的问题,向水务局申请建设了66座灌溉水井和36座路面桥的建设项目,确保了农田的灌溉和交通的便利;五是建设8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六是对村中的鱼塘进行旧塘改造;七是几年来为困难群众申请了35个危房改造指标;八是积极争取部队有关单位的支持,为村小学更换了课桌椅,添置了图书和文体器材;九是向合肥海关申请了五万元资金,参加“一事一议”项目,为村里架设了128盏简易路灯;十是通过向水利厅申请,2013年在村里开挖深水井,建设水塔,解决一万五千人的吃水问题。通过以上建设,全村基本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电视”等“五通”,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丰富了文化生活。 2、 生产稳步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许寨村以种植业为主,传统农业和林业共同发展。近年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民转移致富能力有所增强,良种小麦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全村良种小麦规模种植有300多户。养鸡场2个,小型服装厂、鞋厂2个,食品厂1个。在许寨村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列入其中,明确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 、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公共服务配套体系逐渐完善,社会事务持续发展,农民幸福感有所提升。 一是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 全村有126名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村级卫生室按照要求改善医疗条件,逐步满足农民看病要求。三是村内现有敬老院1所,村级活动场地2处,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为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的场所,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感。
4 、农民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基层民主制度基本完善。 通过成立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监督委员会等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来发挥农民参与建设的主体作用。在每项重大建设工程实施前,都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召集理事会成员和相关村民商讨确定工程建设相关事项;同时定期公示新农村建设各项内容特别是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村民监督。 5 、发扬民俗文化,提高村民素质,展现乡风文明新风貌。 许寨村建立了村级活动室,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设立农家书屋,给农民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人员进行学习和教育,统一了发展思路,了解农村发展形势,查找差距,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计划,找准目标,同时也丰富了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展现了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
赵庄村位于陶庙镇东南6公里处,陶任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该村下辖赵庄、田庄、新寨、东赵、西赵、花园、洼朱七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7个村民组,885户,总人口3130人,耕地面积约4000亩。全村共有党员73人,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大学生村村官1人。
赵庄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渠道:一是靠传统农业,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除此之外,畜牧业以养猪、鸡、羊等几个传统养殖类为主,几乎每家都有养殖动物家禽,但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 |
陶庙村委会位于陶庙镇政府所在地,是我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下辖陶庙、前赵、后赵、赵寨、陶楼5个自然村,总人口3338人。 该村的经济发展主要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上以种植蔬菜为主。养殖业以养鸡为主,目前现已有规模养殖5户。工业上拥有陶庙特色的山羊集团,是山羊交易、山羊屠宰、山羊深加工的联合体。同时拥有相当规模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祥云面粉有限公司、白洋淀面粉厂、板材加工及家俱加工。第三产业日新月异,拥有专业集贸市场4条,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餐饮、运输、超市等一批新型产业层出不穷。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李腰村位于陶庙镇南2公里处,该村下辖李腰、焦营、张大柿树、高楼、李田庄、汪庄6个自然村,总人口3354人。
该村种植以传统的小麦为主,同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实行一年一次的以西瓜种植为主的间作套种,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民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个别农民以收购贩运棉花的交易来提高收入。养殖业以散养山羊为主,在第三产业上形成了以农户为单位的小作坊为加工。 |
1953年9月前临泉县陶庙区,后属界首县。 1958年为陶庙公社孙小集大队。 1977年属新村公社。 1983年4月新村公社更名为段寨公社,同年体制改革,段寨公社更名为段寨乡,孙小集大队更名为孙小集村委会,属段寨乡。 1992年撤区并乡时改为孙小集村民委员会,属陶庙镇。 1994年赵楼村委会、邢桥村委会和孙小集村委会合并为孙小集村委会至今。 孙小集村位于陶庙镇西南2.5公里处,该村下辖孙小集、陈庄、邢桥、赵楼、杨庄、小王庄6个自然村,总人口3453人。 该村农业以三粉加工为主导产业,生产加工粉皮、粉条、粉丝系列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工业上引资300万元建立了青山黄牛养殖场,300万元的面粉加工厂。解决当地剩余劳动近百十余人。 |
孟庄村委会处于陶庙镇西南8公里处,临界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该村下辖孟庄、薛庄、后刘桥、前刘桥、小刘桥、荣庄6个自然村,总人口4282人。 该村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养殖业以养渔、养猪为主,小型手工作坊以机械车辆配件加工、塑料蝇加工为主。经济结构优化,民间经济初具形成,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村书记:张连敏 15195586618。 |
陈平营村处于陶庙镇西南边陲,距镇10余公里,是一个集贸乡村集镇,交通便利。该村下辖陈平营、孙庄、王庄、牛庄、司庄5个自然村,总人口4282人。
该村农业上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以养鸡为主,工业上引资500万元建立了鑫宇纺织有限公司,解决剩余劳动力200余人。该村突出特色的经济是集市贸易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多轮驱动,多向发展。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镇建设通过旧街改造,新开发了长达600米街道。配套设施齐全,集贸市场得到完善。
|
前吕村委会处于陶庙镇西8公里处,下辖前吕、后吕、刘庄、彭楼、吕寨、油坊、李庄、赫湖8个自然村,总人口4263人。 该村农业上主导产业以小麦良种繁育为主,与市种子公司签订常年供货合同。在种植规模上,连片种植,统一实施,提高小麦的附加值。工业上该村以收购树木为主,形成了近30%村民从事树木收购的小商小贩。建立了木材加工基地,同时成立苗木协会,培养了经纪人,拥有小型服装加工厂4家和布艺沙发厂,拉动本地经济发展。 村书记:吕良善 15555959796 村主任:李德田 13696681669 |
大吕营村位于陶庙镇西6公里处,西与河南省沈丘县接壤。该村下辖大吕营、司营、王托庄3个自然村,总人口4653人。 该村农业上以种植小麦为主导产业,采取集中种植、规模种植,形成千亩连片小麦种植。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在养殖业上,以养鸡、养鸭为主,该村在主干道上两侧形成了集贸市场,从事收购农作物,出售建材、农村超市等小型三产经济,活跃了农村一方经济。 |
界首市陶庙镇段寨村地处陶庙镇以西,界临郸路穿境而过,全村共有六个自然村,人口多少户,3500余人,有耕地2500余亩,党员79人,两委会成员10人.其中段寨街道为村里的商业聚集中心,小学,医院、中学等公共设施俱全。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段寨村始终把营造创业氛围,扶持引导全民创业作为产业兴村的重点。目前全村民营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其代表民营企业有江淮虎豹电动车厂、长锐电动车厂、宝贝服装制造厂,瑞丰木材加工厂、天威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海之源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我村注重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大力推广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不断扩大,以生产名优产品为目标,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陶庙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多项工作得到表彰,2012年被评为社会管理先进单位、农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同时,近几年来我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儿童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村部办公楼等。
今后,我们将紧抓“美好乡村建设”的机遇,以“强基础、兴产业、美环境、展新貌”为抓手,按照“新村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
王石村委会位于陶庙镇西北4公里处,临界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该村下辖王石、张弓、耿庄、牛青、段竹营5个自然村,总人口4596人。 该村农业上以种植马铃薯、萝卜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上以养鸡为主,工业上引资400万元建立旭丰蔬菜加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萝卜干、萝卜梗、桔梗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国外、国内大中型城市。餐饮业、商贸流通、运输业日益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
赵寨原属临泉县管辖,属碾石乡。 1953年划归界首县管辖。 1958年建陶庙人民公社,北赵寨大队、王满大队,属陶庙公社。 1979年下辖赵小庄、赵寨,命名北赵寨大队。 1983年体改为北赵寨村委会、王满村委会。 1994年村委会调整,王满村委会并入,下辖赵寨、徐庄、王满、赵小庄、小王庄、姜楼,称北赵寨村委会。 2007年北赵寨改为赵寨村委会至今。 赵寨村位于界陶路西,陶庙以西一公里处,下辖赵寨,王满,徐庄,姜楼,赵小庄,小王庄六个自然村。本行政村居住人口达5039,地理位置优越,以种植,运输,收购电瓶等废旧金属等为主。 |